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海南 > 最新动态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
日期: 2022年03月23日 19:14      
【字号:

  在更多盐碱地种上水稻并实现高产高效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之一。3月16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将推动提升我国粮食科技创新和盐碱地生态修复能力,为我国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开辟新路径。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国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1亿亩,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耕地。培育应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品种及其配套关键技术是一项重大工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表示,中心经过近一年的筹建,在平台组建、人才队伍、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已选育出一批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的耐盐碱水稻品种。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第一批布局的20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批准建设的第3个,具有非常高的战略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本中心的建设是袁隆平院士生前专门向国家有关部门提议,为国家耐盐水稻事业发展壮大亲自推动的重量级平台。该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湖南大学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

  中心实行“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以最大范围实现全国优势力量相对集中,对接各地方政府支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平台协同攻关建设好这一重大工程。

  中心总部设在三亚,在业务和管理上统揽全局;在长沙设立种业研究中心,发挥湖南技术、人才和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开展耐盐碱水稻种业创新;在海口设立生理调控研究中心,研发方向侧重耐盐碱水稻植株地上部分生理调控、水分养分管理、绿色种养结合等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在青岛设立盐碱地改良研究中心,研发方向聚焦盐碱地化学、物理、生物和工程改良技术研究;在全国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华南、华东、西北、东北4个区域分中心,分别承担不同生态类型耐盐碱水稻生理调控、品种创制、配套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等工作,同时,在内蒙古兴安盟、吉林大安、山东东营、江苏盐城、广西北海、海南文昌、黑龙江肇源和辽宁盘锦等地设立首批代表性区域试验站,主要进行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配套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

  该中心在地域上覆盖全国所有典型盐碱地生态区,研究领域涵盖种质资源、生物技术、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和农业机械等学科方向。在品种研发方面,目标是到2030年培育出适合不同盐碱地生态区种植的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种10——15个,具有在全国推广面积达1亿亩的产能,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