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青海 > 最新动态
“十四五”青海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开局良好
日期: 2021年11月24日 10:48      
【字号: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青海省科技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找准着力点,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成效初显。

  发挥科技成果评价正向“指挥棒”作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对省内现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全方位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机制。积极与省内高校对接,推动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谋划出台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细则,探索解决全省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两张皮”的问题。修订完善《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提高科技奖评审质量,保障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公益服务。加强对全省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指导,推动形成具有各自资源优势的服务模式。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3亿元,登记合同457份,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2%和91%。一是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继续以“不见面审批”方式开展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已登记科技成果700余项。二是依托青海省技术市场服务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展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青海省生物领域专利技术线上推广对接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发布4期57项可转化科技成果。三是依托西宁市科技大市场,持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成功举办“西宁-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和第二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暨西宁-武汉、西宁-南京专场对接会,累计发布科技成果140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103项、人才需求54项,促成合作签约项目36项、签约资金达1.07亿元。

  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途径。突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人才、技术、成果有效衔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会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对海西州60家企业开展“科技体检”,着力摸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精准对接提供参考依据。二是首次引入国家创新挑战赛,针对青海特色生物资源丰富,但产业基础薄弱,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支撑的问题,探索需求悬赏和研发众包的“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合作新模式。自5月筹办以来,面向省内广泛征集技术难题400余项,经专家评审甄选出54家企业61项技术需求面向全国公开发布。全国18个省市的149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180余个创新团队、800余名专家学者提供了201项解决方案,成功对接55项企业技术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专业化高质量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青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2021年度青海省技术经纪人培训班3期、开展线上政策直播10余期,深入高校、园区开展线下科技成果政策宣讲4期,累积参与1397人次。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立足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积极参与“黄河科创联盟”创立工作,推动与对口支援省份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探索与东部省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

  今年以来,青海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技企业培育发展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主体地位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等短板依然突出。下一步,青海省科技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锚定打造建设“四地”,围绕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服务构建全省发展新格局。一是紧盯需求抓转化。针对全省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落实科技型企业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优化环境促转化。探索建立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细化操作流程,调动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三是合作交流强转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和对接,积极组织引导省内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