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地方科技 > 浙江 > 最新动态
浙江:嘉兴市深入推进全域创新示范市建设
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08:52      
【字号:

  近年来,嘉兴市聚焦研发能力提升、创新载体引建和资源协同配置,深入推进全域创新示范市建设。2021年嘉兴市“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第22位、全省第3位,省海外工程师入选数实现三连冠,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量连续两年列全省第2。

  一、提升研发能力,巩固全域创新“基本盘”。一是高质量培育科技企业。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和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市县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成长体系,建立市县协同推进机制,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引导培育一批、转化孵化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等引育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育力度。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嘉兴学院、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引导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一批研发较强的企业迅速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为抓手,着力将成长性强的后备企业培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385家。二是高标准布局科研机构。由骨干企业牵头,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全面完善由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组成的企业创新体系,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目前,全市累计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8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达87.07%、76.03%。三是高效率推进研发投入。精准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激励政策,针对企业研发费用归集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难、研发活动全周期监测难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迭代升级打造“浙里加计扣除”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2021年前三季度有372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金额达179.01亿元。

  二、引建创新载体,打造全域创新“新引擎”。一是政策支持推动载体落地。出台创新载体支持政策,明确对新建立、引进的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采取“一案一策”方式给予额度不低于1亿元的综合支持。同时,对相关人才给予相应配套政策支持,解决人才子女入学、社保、医疗等诉求。截至目前,累计引建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400余家。二是模式创新驱动载体建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立足“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北斗七星”发展理念,形成“中心+公司+基金”的产业化模式;浙江清华柔电院探索形成“一院一园一基金”链条式发展模式;中科院浙江研究院实施“自主创新、自费创业”模式,形成稳定利益共担机制;长三角嘉兴纳米研究院推行“一项目一公司”发展模式,由合作企业、研究院、科研人员三方共建产业公司。三是“深根计划”带动载体发展。实施“深根计划”,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和高端产业生态园规划,与各县(市、区)共建重大科创平台,形成科创平台各有侧重、统一协同,创新资源有序分布、高效配置的全域创新格局。目前,全市五县两区均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乌镇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JM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科创平台,招引科创项目49个。

  三、资源配置协同,编织全域创新“朋友圈”。一是科研仪器共享。以创新券互通互兑为切入点,鼓励企业跨区域使用科研仪器和购买科技服务,实现创新资源双向流通、有效互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与上海的创新券互认互通,将上海780家高校、院所、第三方实验室等总价值过百亿元的大型科研仪器及超过20万项的检测检验服务纳入创新券支持范围。二是高端人才共认。参与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实施方案》,实行“一地认定、三地互认”,在全省率先设立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居留办理事项“单一窗口”,审批时限从原来3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加速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海外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互认。三是路演合作共赢。组建“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推出“定制路演”“路演联盟”“云路演”等多种方案,打造科创路演品牌。牵头G60九城市组建科创路演联合体,建设G60科创路演中心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系统,在全国率先打造跨区域一站式路演共享平台。2021年,共举办各类科创路演活动184场,签约落地项目415个、总投资12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