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环境建设助推科技发展
日期: 2009年09月25日 10:26      
【字号: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点燃创新热情。


    1978年3月,北京召开举世瞩目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两个重要论断,此次盛会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湖南省随即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来自全省的220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1506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科技成果受到嘉奖,大会还发布了《1978~1985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80年7月,湖南省科委首次评定和颁布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现称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当年,湖南省12件专利申请获首批专利证书,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这一时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相继问世,科技大省的风采初现。1978年10月12日,时任长沙铁道学院教师的侯振挺因解决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中的唯一性问题,获英国戴维逊奖。1981年6月6日,袁隆平代表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获得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3年12月22日,“银河-Ⅰ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日等少数国家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改革科技体制,激发创业热情。


    1985年,算得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元年,其标志是《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开发布。同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公布了贯彻意见,从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强化企业科技开发能力等方面明确了方向,标志着湖南省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随后出台《关于全民所有制独立科研机构扩大自主权的若干具体规定》、《关于推动科研生产联合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放活科技单位的决定》、《湖南省民办科技机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加上国家实施的“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不断推动全省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星火计划”在湖南省实施头5年就建立了500多个以科技为先导的“星火”示范企业,为农村培养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650万人。“火炬计划”的实施则促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198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办“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长沙国家高新区前身)。1991年3月,长沙市科技开发试验区成为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从1992年全省认定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起,这些最具活力的企业成为湖南最耀眼的经济增长点,并形成了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截至200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45家,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
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大潮中,国有科研机构开始逐步向市场靠拢。1994年,湖南化工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开始科研体制改革,创办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湖南海利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科技股份上市公司,开创了一条产学研金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科技人员集中的高等院校开始转变思路出台举措,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00年,中南大学创造性地做出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作价入股总额的70%给予技术持有者;横向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这一政策极大激发了学校科技人员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热情。自2000年至今,中南大学不仅完成了400余个新产品的市场化,2007年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而且成就一批专家教授产业报国的梦想,创造了全国瞩目的高校成果产业化的“中南模式”。


完善科技战略,构建“大科技”格局。


    199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科技兴湘的决定,建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时隔1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世纪第一次科技大会,确立了“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的主导战略。随着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创新,由生产力多要素整合集成的“大科技”格局日渐清晰,全省科技事业发展步入新时期。
    2006年,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的决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政策措施”和《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等配套政策。同时,各级财政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也持续增长。全省科技管理部门重点改革了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新增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等计划,实现了从单一的支持项目向注重人才、基地与项目的有机结合转变;进一步突出了产业化导向,企业主持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比例由过去不到50%增加到80%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由原来的每个50万至100万元增加到每个500万元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经费也增加了1倍;采取了“省级重点、地方配套,地方重点、省级支持”的省市联动模式。随着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成功实施,超级稻选育研究、克隆神经性耳聋病基因、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银河麒麟”计算机操作系统、大倾角离子注入机、6英寸晶闸管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取得突破,成果获奖数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根据当时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湖南省以居于全国20位以后的科技活动投入,获得了全国前10位的科技活动产出。
    2007年,为促进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南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对高新技术发展行政职能主体、高新技术投入、资金扶持、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与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规范。
2008年,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14条政策措施。同时,出台了《湖南省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为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富民强省战略,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到2012年,在2007年2700亿元的基础上,接近翻两番,达到万亿元。未来5年,湖南省将重点组织实施10大新兴产业培育专项、10大优势产业升级工程,扶持培育50家创新型示范高新技术企业、10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沿湘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10个重点园区、2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目前,湖南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湖南是当前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是湖南省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政策导向。湖南省将站在更高的层次,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出发,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分析科技政策在创新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和科技法制框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使之更加适合我省科技发展规律和创新及产业化的需要,为湖南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