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科技厅局长展望2009年科技工作(上海篇)
日期:2009年02月09日      上海市科委

  

科技  让生活更美好
——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中华民族的多个“百年一遇”,如遭遇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飞船并实现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我们还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的冲击。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以“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化项目、聚焦创新基地,着力增强企业主体的创新动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首先,我想就与上海科技创新相关的几个关键指标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各项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去年上海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528.72亿元,其中R&D经费投入307.5亿元,占科技经费投入的58.16%,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52%,上海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12.4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创新产出数量稳定提升。据去年最新统计,上海发表科技论文49069篇,国际论文数量为19928篇;2008年上海受理专利申请量4.7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52万件,专利授权量2.4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259件;2008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41.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8%;2008年上海技术交易合同数为2871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为485.75亿元;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57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奖励,占全国348项获奖项目(人)的16.4%,获奖比例自2002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在两位数之上。
    创新能力继续名列前茅。据国家科技部与国家统计局去年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上海地区科技进步监测综合指数为79.18%,比上年提高4.5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显示,上海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全国之首,这均标志着上海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稳步提升。
    (一)服务国家战略,全力以赴承接国家科技任务
    服务国家战略,是中央赋予上海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上海发展的立足点之所在。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其中就要求我们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6个重大专项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重大举措。在2008年首批启动的10个项目中,上海参与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等4项。我们“乐当红花”,也“甘做绿叶”,上海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和科技部要求,与兄弟省市一起全力以赴承接和做好重大专项任务。
    此外,在2008年一些举国瞩目的大事中,上海科技也积极投身其中。在“神七”载人航天工程中上海承担了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任务,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推进动力分系统、图像话音子系统等8个重要子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部件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并在伴飞小卫星、LED照明系统和航天服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宽带无线应急通信技术、现场医疗应急救援系统、高清数字电视等一批上海科技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之后又积极承接对口帮扶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上海应有的贡献。
    (二)聚焦重大项目,培育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坚持贯彻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竞争策略,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着力培育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7500t全回转自航式浮吊、国家级高可信网络试验床建设、有机无机高比能量超级电容器、特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的突破和应用,培育了一批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联合体,有效地带动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通过对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梳理,着重推进RFID、微创医疗器械等相关创新集群的识别和培育。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科技保险试点等,着力帮助高科技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为企业再添“越冬寒衣”。坚持把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中小企业作为市区联动的重点,已连续三年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为企业做大做强“扶上马送一程”。
    (三)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氛围
    创新不仅仅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事,应当赢得全社会的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一个将创新资源集聚起来共享的实际举措,从一开始大家的不理解,到现在高校、院所、企业积极参与,去年上海通过地方立法推动大型仪器共享又取得大踏步地跨越。现在通过平台网络,上海的创新资源已服务于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地区。优化创新环境离不开科技政策,为了使政策“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加大了政策宣讲力度,以服务促落实。围绕中长期规划,上海各委办局群策群力,打破围墙,共同制定和推进创新政策,开展集中办理的“一门式”服务,把更多方便留给申报者。
    以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试点为契机,上海将建设和改造科普基地和场馆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强与中小学课改、旅游参观及社区活动的互动,提升科普教育功能。目前,除上海科技馆以外,还建成26家专题性科技场馆和180余家基础性科普教育基地。上海科技节、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上海航天科技展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科普活动,激发了公众的科普热情,促进了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去年,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以“创新型国家之路”为主题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智慧碰撞形成了许多重要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上海当前的首要任务,既要靠投资拉动、更要靠科技拉动。可以说,当前科技创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但综合全面地分析,对于上海科技创新,机遇仍然大于挑战,而且要化“危”为“机”,以科技创新的新发展为化解金融危机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确定了2009年上海科技工作的整体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坚持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化项目、聚焦创新基地,加快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线,以实施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四个确保”、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上海科技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重点强化重大项目的实施。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有效的工作,全力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市级重大专项和世博科技专项行动,务求更大成效。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研发基地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育。
    二是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建设。要积极实施科技应对金融危机行动,通过推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完善并落实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创新集群、完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公益性服务等六大举措,全力扶持企业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三是重点强化创新要素互动。要进一步树立“大科技”发展理念并付诸实践,着眼于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积极落实促进区县创新发展、服务中央在沪单位、强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创新文化建设等五项任务,加快各种创新要素的互动、集聚和融合,增强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四是重点强化资源统筹协调。要继续深化政府管理创新,通过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推进跨部门资源共享、开展科技立法和规划研究等四大任务,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我们要认真学习科技奥运的成功经验,继续深化世博科技理念。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世博是全国的盛会,欢迎兄弟省市和我们一起,在科技部的指导下,聚全国之力,集中华智慧,当好东道主,办好世博会,向世界各国的朋友展示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理念。我们还要通过办博,推动科技成果集成应用示范,并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引领世博后城市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切实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
    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承载着新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