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查询服务 > 科技奖励查询 > 2001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日期: 2006年01月05日 10:56      
【字号:

          
王选                黄昆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王选,男,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1984年后被聘任为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1992、1994年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选院士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象的计算机处理研究。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相应发明专利。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消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2006年2月13日去世。
    八十年代初,王选院士便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成功地闯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道路。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院士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积极培养人才。多年来,他始终站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积极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促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黄昆,男,1919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Bristol)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理论物理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1—197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77-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3年至今,任名誉所长。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1987-1991年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2005年7月6日去世。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以后被称为“黄散射”。这个理论在六十年代获实验证实,“黄散射”已发展成为一种能直接研究固体中微观缺陷的有效手段。他的多声子跃迁理论,以“黄一里斯因子”而著称于世。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申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元的重要概念。他与M.Born合著的《晶格动力学理论》一书,是一部有世界影响的经典性科学专著。他的理论对信息产业(特别是光电子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他不仅对固体物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还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不口半导体物理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黄昆院士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近年来,他与合作者对半导体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超晶格的电子态和声子模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