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合作
日期:
2024年06月14日 16:46
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先后签订三期基础研究合作协议,累计支持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77项,支持经费8600余万元。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采用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模式,就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三地支持资金规模从1200万元增至今年的3000万元。
二是瞄准产业需求。坚持以产业应用为导向,聚焦三地“六链”产业布局,特别是产业链“卡点”问题,组织三地科研力量,合力开展科研攻关。三地在中关村论坛上联合发布2024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指南,将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支持50个重点项目。
三是推动实践应用。充分发挥三地人才、科研、产业等方面优势,实现“1+1+1>3”的效果,研究成果已在相关领域实践应用。对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有效促进雄安新区生态规划、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京津冀地面沉降区轨道交通状态进行研究,已应用于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典型沉降段整治,以及大张高铁、雅万高铁等工程沿线地面沉降工程设计;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进行研究,已在药物临床研究开发上转化应用。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连续举办九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为三地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提供交流平台。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