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部门户 > 科技部工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工程化养殖设施优化与养殖技术示范”课题成效显著
日期: 2011年03月03日 09:54      
【字号:

    近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渔业与滩涂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现代工程化养殖设施优化与养殖技术示范”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课题组在国内系统性开展了海水工程化养殖设施设备、技术产品、工艺参数等方面的研究和研制工作,通过五年的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并在多家企业进行了应用示范和辐射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首次完成了我国海水养殖设施装备水平的普查。课题组对全国沿海地区对虾和鲆鲽类养殖企业进行了养殖设施设备的普查,总结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场家所配备的养殖设施种类、型号、运行参数、使用效果、使用率、投资额、设备拥有率等数据,掌握了我国陆基海水养殖产业工程化装备现状,为产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参考数据。
    (2)确定了对虾和鲆鲽类养殖品种的生存安全和适宜生长的水质因子指标。首次在国内系统查明了鲆鲽类和对虾养殖品种的生存安全和适宜生长的水质因子指标,包括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亚硝酸氮、氨氮等因子的适宜范围、最适范围、极限范围以及半致死浓度等参数,为优化养殖工艺、研制自动化水质在线监测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研发了一批适于工程化养殖的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课题突破了水产口服疫苗和五联疫苗的制备工艺,为加快疫苗的实用性、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创建了“SZ胶体复合物+水质净化菌”的新型生物挂膜方法,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挂膜时间从传统工艺的30多天缩短到5-6天;研制开发了自动投饵机、工厂化养殖池水面污物清除器、万吨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水质在线检测设备、溶氧自动调控仪、便携式细菌总数检测仪等多种配套设施设备,实现了系统的技术集成、设施耦合和自动化控制,优化了养殖工艺参数,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工程化养殖技术水平。
    (4)建立了工程化养殖疾病防控技术体系和远程会诊服务平台。围绕鲆鲽鱼类、对虾的病毒性、细菌性、寄生性等重要疾病,研究建立了以微生态制剂、专用中草药、高效抗菌素、病原检测试剂盒为主体的工程化养殖疾病防控技术,构建了包括海水养殖病原库、病原检测技术、疾病远程会诊系统在内的疾病防控公共服务平台,为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病害损失,为整体上提高养殖效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远程会诊中心站的建立,为下一步建设黄渤海区域远程会诊网络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系统性完成了技术集成和大规模示范推广工作。课题组完成了对核心示范企业165000 m2养殖面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集成上述研发的多项技术和设施设备,配套建设了化验室和水族实验室。课题组建成的“筛滤+生物净化”大型养殖废水净化系统,鲆蝶类养殖废水净化能力达到50000吨/日,再次利用养殖海参每年达400公斤/亩;循环水系统水处理能力400m3/h,大菱鲆产量达24.3kg/m2。同时,在工程化养殖对虾方面,南方单产达到9kg/m2,北方达到4.3kg/m2。上述养殖设施化程度和养殖成果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相关的养殖工艺规范。课题组累计进行的技术辐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增产增收效益4~5亿元,为实现海水养殖的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近海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