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完成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与破译
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10:03
来源:科技部
2008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组织发起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与新疆农科院等16家国内外单位60余名科研人员联合参与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专题“西瓜基因组框架图绘制与果实品质基因挖掘”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2010AA10A107)。
科研人员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完成了栽培西瓜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获得了高质量的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并成功破译了西瓜遗传“密码”。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策略,绘制的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数据总量高达46G,覆盖83.2%的西瓜基因组。在西瓜基因组中,共发现23,440个基因,其中96.8% (22,682个)的基因已精确定位到染色体上。同时,获得了西瓜抗病性(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与病毒病等)和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或基因标记,为这些重要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工具。西瓜基因组研究首次揭示了现代栽培西瓜的进化历程,并解释了现代栽培西瓜拥有含糖量高、早熟等优质性状的根本原因。此外,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还开展了西瓜维管束与果实发育转录组测序,清晰绘制了西瓜植株信号传导和调控、果实成熟糖代谢与调控以及瓜氨酸代谢的基因网络。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验证,将为解析西瓜重要性状的代谢网路调控提供新的理论。
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将使西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改良育种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地拓展挖掘利用野生种质资源中抗病、抗逆等优异基因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含糖量、瓤色、营养品质等复杂性状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推动我国和世界西瓜育种与西瓜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与破译,该研究成果于2012年11月25日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影响因子为35.53)上在线发表。这是中国主导完成的世界第一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植物基因组领域研究的又一突破性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西瓜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2008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组织发起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与新疆农科院等16家国内外单位60余名科研人员联合参与研究工作。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专题“西瓜基因组框架图绘制与果实品质基因挖掘”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2010AA10A107)。
科研人员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完成了栽培西瓜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获得了高质量的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并成功破译了西瓜遗传“密码”。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序策略,绘制的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数据总量高达46G,覆盖83.2%的西瓜基因组。在西瓜基因组中,共发现23,440个基因,其中96.8% (22,682个)的基因已精确定位到染色体上。同时,获得了西瓜抗病性(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与病毒病等)和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候选基因或基因标记,为这些重要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工具。西瓜基因组研究首次揭示了现代栽培西瓜的进化历程,并解释了现代栽培西瓜拥有含糖量高、早熟等优质性状的根本原因。此外,国际西瓜基因组计划还开展了西瓜维管束与果实发育转录组测序,清晰绘制了西瓜植株信号传导和调控、果实成熟糖代谢与调控以及瓜氨酸代谢的基因网络。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验证,将为解析西瓜重要性状的代谢网路调控提供新的理论。
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将使西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改良育种迈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极大地拓展挖掘利用野生种质资源中抗病、抗逆等优异基因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含糖量、瓤色、营养品质等复杂性状改良的可操作性和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对推动我国和世界西瓜育种与西瓜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