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2021年中关村论坛即将在北京开幕,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媒体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先生,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伟先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向阳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先生。
首先,我们请李萌先生作情况介绍。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萌: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高兴在这个发布厅跟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科技工作的支持以及对中关村论坛的关心。大家知道,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中关村论坛将于9月24日-28日在北京举行。我和靳伟副市长还有几位同志一起,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我先讲一下,然后再请靳伟副市长介绍。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发展,它已成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国际化的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论坛十分关心,在2019年向中关村论坛发了贺信。总书记指出,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中关村论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国家层面专门成立了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和执委会,分别由国务院领导同志和北京市委蔡奇书记担任组委会主任和执委会主任。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为中关村论坛的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水平提供了保障。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是“创新与发展”,本届的年度主题是七个字——“智慧·健康·碳中和”。从这个主题我们能够看出,今年的论坛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推动中关村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年,科技部和北京市以及其他相关主办单位,共同策划了一系列的平行论坛、展览会、成果发布会、前沿赛事等活动。今年论坛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四个提升”。
“一条主线”,就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中关村论坛,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论坛的主题确立、板块设置、活动安排和嘉宾话题,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智慧·健康·碳中和”这一年度主题意义重大,它体现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全球的高度共识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所以,它具有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因为它讨论的问题是科技的前沿问题,是全球的共识问题,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问题。
“四个提升”,就是聚焦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和平台化。全面提升论坛规格和影响力。一是国际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欧洲专利局、盖茨基金会以及《自然》《科学》期刊,都会通过发表致辞和合作举办平行论坛的方式参与中关村论坛。数百位外国科技部长、科学院院长,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负责人线上参会。二是高端化。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等全球顶级科学家、知名科研组织代表,还有全球知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齐聚论坛,共同探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一批尖端技术、前沿产品、权威报告,还有重磅发布,都将在论坛上依次亮相。三是专业化。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重大传染病防控这些热点问题,邀请到了来自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顶尖学者进行交流,开展专业、前沿和深度的探讨。四是平台化。主要是围绕科学、技术、产品、市场发挥学术研讨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各位媒体朋友,离论坛开幕还有9天,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热情关注、踊跃参与,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大家一起促进论坛达到增进共识、促进合作的目的,共同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谢谢大家!
邢慧娜:
谢谢。下面有请靳伟先生作介绍。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伟: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介绍2021中关村论坛的相关情况。
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中关村论坛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在论坛组委会的领导下,在各个单位的广泛支持下,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准备就绪。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作介绍。
一、基本情况
2021中关村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9月24日开幕,会期5天,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等6大板块,设置各类活动60场,同时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
一是重要活动。9月24日晚上8点举办论坛的开幕式,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全球知名及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前国家领导人还要巡馆。
二是会议论坛。9月25日上午9点举行论坛全体大会,颁发北京科学技术奖有关奖项,邀请中外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同时,围绕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举办25场平行论坛。
三是展览展示。举办中关村论坛(科博会),设置综合馆等5个场馆,500余家中外企业将展示最新成果。
四是成果发布。论坛期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等一批重大创新研究成果。
五是前沿大赛。组织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聚焦医药健康等12个硬科技领域,报名参赛的项目达960余个,其中国际参赛队伍数量占到了30%。
六是技术交易。举办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包括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等15场活动,汇聚5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
七是配套活动。举办中关村创新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专场活动,促进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深化交流、增进了解、互惠合作。
八是疫情防控。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举办模式,组委会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组,研究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疫情的变化,完善防控策略,确保实现“零感染”。
二、亮点特色
一是论坛定位进一步提升,突出高端化。历经14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首善标准,着力把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一方面论坛规格全面升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也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论坛组委会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共同主办,国家有关部委深度参与。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四个面向”,践行科技向善的理念,把论坛主题聚焦于“智慧·健康·碳中和”,精心组织策划会展活动,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发现和挖掘一批颠覆性技术,为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论坛影响进一步扩大,突出国际化。我们邀请的嘉宾既有外国政要,也有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院士专家等顶尖科学家,还有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全球40余个国家及地区近400位外籍嘉宾参与并演讲。我们将致力于搭建政企研交流合作的专业化平台,期待与会嘉宾深入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增进共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成果。
三是论坛成果进一步落地,突出实效性。坚持常态化办会,已经举办了生命科技创新论坛等17场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重点面向青年创业者、面向中小微初创企业、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技术发布、资本对接、项目路演、集中签约、洽谈交流等系列活动。我们开展全年全方位贴心服务,实现“一次参展、全年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关村论坛。
最后真诚地欢迎大家来参加中关村论坛,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邢慧娜:
谢谢靳市长的介绍和邀请,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科技部李萌副部长。刚才您在介绍的时候说到,中关村论坛是支持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科技部在支持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后续有没有什么具体规划?谢谢。
李萌: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你关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它不仅仅是北京的事,也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中关村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北京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包括组建国家实验室,牵头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来引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在京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为“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重大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凝聚了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二是支持北京聚焦优势领域,塑造先发优势。在北京设立了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建设了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概占全国50家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的一半。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北京加快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两个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出的两个重大前沿性行动计划,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力图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双引擎,引领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
三是跟北京市一起,共同设立了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探索科技金融结合的新路径,力争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北京的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扩大科研自主权“绿色通道”绩效评价、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科技部还与北京市共同研究新一轮的中关村改革措施,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大力支持北京科技抗疫。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和北京市建立了协同机制,应急支持在京单位牵头国家级疫情科研应急项目约78项、近4个亿。支持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已经应用到抗疫活动中。在这样的基础上,科技部还和北京市一起进一步完善部市协同攻关机制,开展疫苗和药物领域的研发布局和能力建设。
五是支持北京开放创新。主要是支持在京单位建设中国-古巴分子免疫学和中国-意大利先进制造两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北京高校,围绕脑科学和微纳电子等前沿领域,建设了一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面向“十四五”,科技部还会同21个部门共同制定实施了《“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我们将会同各方面落实好这个战略行动计划的部署,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率先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点。谢谢大家!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2021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健康·碳中和”,我们也注意到其中健康主题对应的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的重点支持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北京的生物医药企业一直在积极参与科技抗疫,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谢谢。
靳伟:
感谢您的关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央地联动、多方共同努力下,北京的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北京市推出了国内首个上市的抗原检测试剂、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中和抗体药物。目前已经有4支疫苗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五个团队的中和抗体药获批临床,2项灭活疫苗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累计向全球供应疫苗34亿剂,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抓住医药健康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落实新一轮医药健康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分解的100多项任务都在积极推进中;二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力争在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三是突出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业态创新,大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与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加速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加速培育形成新一轮产业增长点;四是发挥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作用,固化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机制,加大空间、人才、资金等政策保障力度,针对企业需求提供贴身服务,为创新创业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健康基础,提升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策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中国科学院是中关村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能够请您介绍一下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中,中国科学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发挥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资源等优势为碳中和生命科学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谢谢。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创中心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向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谢谢您的问题。参与主办中关村论坛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我们参与“十四五”时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应该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根据今年我院围绕着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的各项工作部署情况,我们聚焦本次论坛主题其中的两个,就是“碳中和”和“健康”两个主题,将主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第四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暨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同时,与科技部、北京市共同主办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发布一项重大成果,推荐相关项目参与技术交易大会和前沿科技大赛。
刚才您提到我们如何发挥院士专家的作用,我也可以做一个介绍。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双碳的工作,我们部署了由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张涛和高鸿钧牵头的“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组织了近100位院士专家开展了咨询研究,也将在这次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介绍阶段性研究进展。此外,来自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开展研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技咨询和相关的工作支撑。
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暨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年会,是由我院和北京市共同发起。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分享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大科学装置的共享机制,谋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合作,提升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影响力。在研讨会上,也将有来自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围绕“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开展交流。在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上,我院和科技部、北京市通力合作,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新冠疫苗研发开展研讨,积极探索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解决方案,推动疫苗的研发合作。以上就是中国科学院参与本次中关村论坛的主要工作,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中国科协郑浩峻主任。我们知道,中国科协与很多国际组织保持着很好的合作,此次中国科协在助力中关村论坛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拓展国际合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
感谢科技日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都知道,中国科协以及所属全国学会跟很多国际学术组织都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达亚·瑞迪将应邀致辞,还有一些国际学术组织也将在线上参加论坛开幕式。在开源创新发展的平行论坛上,我们邀请了Linux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OpenInfra基金会、清华伯克利-帕特森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等开源基金组织和国际研究机构参加论坛,并且还邀请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开源领域专家进行深度交流。
为了促进国际技术交易合作,支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协还发挥国际联络优势,发起成立了国际技术交易联盟,得到了103个国内外技术交易机构成员单位的支持。这些单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巴西、英国、德国、俄罗斯联邦、加拿大、美国、南非、尼日利亚、葡萄牙、日本、瑞典、塞尔维亚、突尼斯、以色列、意大利和印度等1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际技术贸易规则和技术交易生态环境建设共识。今年,联盟将拓展国内外合作伙伴,吸纳优秀国际资源,力争扩大联盟成员达到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家国际机构。还要进一步完善联盟工作机制,举办国际理事会议,充分发挥联盟秘书处作用,增进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汇聚,建立有效机制,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其他创新创业聚集区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要提问的是靳伟副市长,您好,请问北京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本届中关村论坛将如何展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谢谢。
靳伟:
谢谢您的提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我们积极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科技创新布局,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关村论坛也成为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成就、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
一是充分展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成效。近年来,我们积极筹建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了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将举办平行论坛,邀请全球顶级专家开展深度交流,并发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充分展现“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新成效。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主要是深化创新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标志性聚集区。怀柔科学城重点是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设运行,持续完善优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着力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未来科学城主要是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推动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承接三大科学城重大项目落地。本届论坛上,将全面展示这些建设成效。
三是充分展现高精尖产业发展新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发布和实施了高精尖产业“10+3”政策、高精尖产业规划等重大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了2.9万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了GDP的1/4。本届论坛将集中展示一批“高精尖”项目,首发新技术新产品200余项,并举办多场推介活动。
四是充分展现构建全球创新创业生态新成效。这几年,我们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例,发布实施了“科创30条”等重大政策,全市的创新创业生态出现了积极变化。今年,全球知名的创业研究机构发布《全球创业生态指数2021》显示,北京首次晋升全球最佳城市TOP3。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先行先试的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李萌副部长。请问科技部作为中关村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将如何支持论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另外,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本届论坛上,是否也组织了与健康防疫有关的活动?谢谢。
李萌:
感谢您的提问。中关村论坛从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就注重国际化,近几年又强化了这个特点。科技部非常重视突出论坛的国际化地位,把它作为促进包括应对疫情在内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和展现北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舞台。我们致力于打造高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今年,科技部把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融入论坛举办。目前,已经有塞尔维亚等三国3位副总理兼部长,匈牙利等国的4位正部长以及希腊等国的5位副部长确认参会,后续可能还会增加。会上拟共同发布《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现在已经有13个国家对《计划》作出了积极回应。这个合作行动彰显了论坛的开放性和合作性。
科技部还将举办全新科技创新智库论坛,邀请包括两位诺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开放科学”进行专题研讨,并且举办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签约仪式,体现国际合作的高端引领作用。
刚才您提到疫情方面的问题,在这次论坛上,我们将聚焦疫情等全球性挑战,围绕生物医药、疫情防控等领域,形成研讨的品牌效应。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我们策划国际交流合作的重点。去年的第一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也是在中关村论坛上举办的,5天内视频观看的人数超过了1500万人,是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论坛。今年,科技部将继续举办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邀请著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疾控机构以及著名医院等方面参加这个论坛,围绕病毒变异、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科技部还和盖茨基金会共同举办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论坛,邀请法国国家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等13名嘉宾,其中包括7名外籍嘉宾,围绕全球合作防疫、疫苗和药物研发等主题开展交流。我们也欢迎大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给予关注,参与交流。
另外,我们还整合集成资源,放大论坛国际合作效应。科技部会同北京市等主办单位,将我们每年举办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中关村论坛展会的形式,完全融入论坛,以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交流合作。
总体来讲,这些平行论坛和特色活动,多角度为论坛增色,将积极促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生态的整体提升。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问题提给靳伟副市长。我们了解到,本届中关村论坛中有一批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参加论坛。请问,北京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效?谢谢。
靳伟:
感谢您的提问。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平台和抓手。近年来,我们相继布局和培育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一些突破性探索。概括起来讲就是“三无三有”。“三无”指的是无行政级别、无固定编制、无固定财政经费支持;“三有”指的是有科研自主权、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有充分人事权。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打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了创新活力。
目前,创新的成效已初步显现。智源研究院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北京方案”,并研发出了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2.0”,参数规模达到了1.75万亿;量子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将单个超导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提升到503微秒,创造了最新的世界纪录;微芯研究院不仅研发出了开源、自主可控的“新型区块链底层平台技术”,还发起成立了长安链生态联盟,在区块链前沿技术领域跑出了自立自强的“加速度”。这些成果在这次论坛上将集中展现。
下一步,我们将在6G、光电等领域继续设立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知识产权、经费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集聚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如果记者朋友还有更多的问题,也可以在会后继续和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各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再见!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