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科学教育要多点思维方法
日期: 2004年08月12日 09:30      
【字号:

    “国内的展览作品成人化倾向严重,孩子的真实参与度有多少?也就是我们给了孩子多少方法的指导?”在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科普展览上,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总辅导员施泽民谈到这个问题时,当场向青少年“验证”。

  “什么是环境?”

    “大自然就是环境。”大学生志愿者回答。

  “环境是周围的花草树木。”一位10岁的参观者说。

  “他们说的只是‘环境’的一小部分。其实,我的以外就是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自然与人文环境结合的交叉的环境。没有环境的正确概念,如何建立起环保的理念,如何提出环境科学问题。”

  这位从事了32年科普教育的辅导员忧虑地说,现在许多初、高中生提不出像样的科学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问题。在评选获奖的利益驱动下,一些科学教育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研究方法的教育。

  这样的情况在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北京也不例外。据介绍,北京市已开始尝试让中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但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实验。

  “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方法教育,尤其是思维方法。”施泽民说到这儿,他随手撕下一片儿纸,让现场的小观众在不粘、不断的情况下,把纸片穿过自己的身体。当孩子解答不出来求助于他时,纸片在他的手下很快被撕成一个长过人双肩的环行纸条,周围的人恍然大悟。“这是平面向立体转化的思维过程,习得方法,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