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支火炬燃红江山半壁:国家高新区快速发展进行曲(上)
日期: 2005年08月26日 17:25      
【字号:

    无论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数量,还是产销规模,国家高新区都已占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实实在在的根据地、大本营;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几乎全部在国家高新区内。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产出了全国4%以上的GDP。领全国走低能耗、高增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之先,国家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同样是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同样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不同的是一个在1991年的4月,那是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的日子,27个国家高新区的创业者们首次聚集到一起,率先目睹了邓小平同志观看中央电视台当时正在播放的“火炬计划”专题片后,欣然命笔题写“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成了第一批直接感受小平同志对高科技产业化心之所仪、情之所系的幸运者。那时除中关村初具雏形外,其他高新区基本上还只是蓝图。在首次工作会后的第15个年头,2005年的8月25日,全国的高新区人再次聚会于此,27个国家高新区变成了53个,并已在一次和二次不断的创业中,把小平同志的期待和盼望,率先在这些区域部分地变成现实。在这个第一次亲眼目睹题词的地方,终于可以告慰老人:我们未辱使命!
  
    从中关村的一枝独秀到53个园区的千帆竞发,国家高新区进入承担新使命的新阶段
  
    小平同志虽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仍然能清晰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脉络: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一脉相承;从“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种下了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亲自过问“攻关”、“863”、“火炬”等科技计划,在国家资源的推动上,深谋远虑,怎样才能使其相互补充,衔接起从研发到转化的全过程。国家“高新区”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难道不是老人种下的又一块试验田——在一个局部优化的环境里,用“第一生产力”先奏响“发展是硬道理”进行曲。
  
    国家高新区的“出身”决定了其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创新。因而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注定了其必风雨兼程;这一高瞻远瞩、符合发展规律的决策,也注定了其必然成果丰硕。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起步到现在,已形成了3.8万家企业群体、448万人的从业队伍和2.7万亿产值的市场规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50%;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44家,是1991年起步期的400多倍。其中上10亿元的302家,上100亿元的31家。
  
    国家高新区每年上缴的税费总额从1991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89.6亿元,13年间共增长了305倍。这充分说明,国家高新区的税费减免等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国家高新区的这种发展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是成功和有重大价值的。
  
    2005年6月1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国家高新区的滥觞之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的领军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他国家高新区迅速崛起,形成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中关村的垄断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被戏谑为现已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关村时明确指出:“当前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的高度认可和肯定,更是再上一层楼的进军令。
  
    53个高新区给53个城市带来机遇,从带领向带动转变成为强大引擎还需加大马力
  
    记者到成都采访,想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看看。可一打听,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地奥、迈普,还是外来的盛大、金山、英特尔、诺基亚,都聚集在高新区,有的把生产车间设在外边,可研发机构都无一例外地往里挤,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因为高新区里有共享技术平台,有正在形成中的产业链,有优良的配套服务。这里是集诸多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成都最现代化的科技新城,且只要你是高科技企业,入驻成本绝对低廉。受高新区产业集聚和一流环境影响的辐射,周边房地产、服务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势头汹涌,产值大幅飙升。
  
    不仅仅是成都,十余年间在国家每个高新区内,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等地在软件、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崛起的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地吸引投资创业的重要品牌。
  
    面对高新区现象,有人提出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该如何走的命题?虽然有硅谷、筑波、班加罗尔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我们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印度以软件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令世界瞩目,面对一个同样是“发展中”邻国的迅速崛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因有“国家高新区”而底气十足。一位刚去班加罗尔考察过的有关部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企业是墙里墙外两重天。墙内的厂房、写字楼、花园极尽发达现代;墙外破烂、肮脏,极其贫穷落后。而我们的53个高新区,营造出53个局部优化的环境,每个都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53个高新区给53个地区提供了发展机遇,其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哪是印度的班加罗尔所能比?!
  
    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你能说清它的准确位置吗?仅仅它一区多园的模式本身,就早已超越了名为“中关村”的那条街。有人这样形容,高科技企业爱往哪里“扎堆”,那里就是中关村。
  
    西安高新区作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域,索性将发展思路跳出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科技中心,建设西部产业高地”的宏伟目标,即要用10年时间,以高新区为主体,把西安打造成为我国的科技中心和中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域。
  
    这也是地方党政领导的要求。科技部在2001年提出的“二次创业”,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和内涵。本次工作会所提出的“二次创业”进入全面提升期,标志着国家高新区从示范、辐射、影响、带领开始向带动转变,进入用国家高新区的花开一朵,催开全地区万紫千红的新阶段。这是国家高新区不同于其他开发区的独特之处,这也是落实温家宝总理指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的基础。

(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