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持续“给力” “粮丰”项目引领龙江玉米持续辉煌
日期: 2011年07月11日 10:28      
【字号:

    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满足玉米消费市场,主要是玉米工业加工、畜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总量膨胀需求,由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粮食总局联合开展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在黑龙江省继续实施。五年来在国家科技部、黑龙江省科技厅的统一领导下,在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经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和肇东、双城、望奎等十二市县科技局、农委、农技中心264名的广大课题人员的不懈努力,课题实施效果突出,该课题五年来为我省解决限制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恢复和提升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东北平原北部(黑龙江)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实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主管农业副省长为组长,省科技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主管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决定课题的重大事项,协调课题任务落实。在黑龙江省科技厅以重大课题“玉米增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资金配套的基础上,省财政分别对承担核心区任务的肇东市、望奎县、双城市予以“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改造”等项目支持,省配套资金达到1169.5万元,项目实施县市地方政府配套500万元。
    项目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高产与持续稳产、高产与高效相结合。课题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在关键单项技术品种筛选、限制因素调研、经济施肥、适宜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种植模式等精细研究基础上,完善、丰富与组装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高产技术模式、松嫩平原中西部抗旱保苗高产技术模式、三江平原玉米高产技术模式,制订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并修订了《黑龙江省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DB23/T 017—2008,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技术规范在双城、呼兰、肇东、巴彦、望奎、绥化北林区等相关区域进行了示范推广。课题五年内筛选黑龙江三大主产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玉米新品种50余个;在玉米农田土壤培肥与施肥调控技术研究方面研究了各种耕作模式下的土壤、水、肥、气、热与产量关系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出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得出以秸秆覆盖于垄沟中的半量秸秆覆盖效果最佳,建立了“原垄铁茬播种+苗期垄沟深松”为技术核心的玉米机械化抗旱少耕技术模式,在研究土壤N、P、K主要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并从SPAD值的测定入手研究玉米营养诊断机制,运用DRIS营养诊断指数法在玉米上的营养诊断进行了分析,提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指标,初步确立阈值范围和诊断体系和氮、磷、钾肥最佳经济施用量;玉米主要叶部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中进行了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研制了生物拌种剂, 丰富了生物防治玉米病虫害技术;对耐密品种的筛选、平衡施肥、玉米种植模式、化学除草等技术详尽形成“玉米Ⅱ1465栽培法”、50厘米小垄耐密植超高产综合技术。
    五年来,在双城、肇东市高产攻关田实施面积349.5亩,最高亩产达到968.9公斤/亩(含水量14%);在双城、肇东、望奎建立核心区5.05万亩,增产粮食3568.5吨,增加经济效益481万元,2010年亩产已分别达到601.2公斤、672.2公斤、658公斤;在双城等10个县市建立示范区508万亩,增产粮食36.5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4.87亿元,2010年平均亩产达510.3公斤;在双城等12个县市建立辐射区5193.5万亩,增产粮食332.13万吨,增加经济效益43.64亿元,2010年平均亩产达455.4公斤;五年累计增收粮食369万吨,增加经济效益48.56亿元。
    课题通过科技课堂、电视讲座、广播、录像、科普大集、农业110服务热线、召开现场会、深入村屯座谈、技术指导、科技入户工程、科技服务团等多种形式,普及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师资培训150余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间接培训农民60余万人次,电视讲座1200余期,发放科普图书、宣传资料100余万份。
    通过课题实施,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推广部门的玉米研究相关团队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所以课题的实施过程也是玉米团队磨合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为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锻炼了一只具有创新与实践兼顾的领军队伍。课题培养博士14人,硕士56人,正高职21人,副高职39人,发表论文49篇、著作2部65万字。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申请专利三项。课题“黑龙江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一五”配套课题“玉米综合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0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项目主持人首席玉米专家苏俊介绍,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辐射带动下,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促进全省粮食玉米大幅度增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技术水平和种粮积极性,使黑龙江省玉米总产连年创历史新高,2010年玉米总产达到464.9亿斤,对2010年实现粮食总产首次跨千亿斤(1002.6亿斤)贡献率达到46.37%,而课题项目区玉米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的14.7%,实现了全省总产的22.7%,单产超出全省平均单产的54.5%,为全省玉米整体生产能力提升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课题对对农业部开展的高产创建、省县各级园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对玉米机械化程度提高提供农艺保障,课题针对不同生态条件将采取不同的土壤处理、耕作栽培、施肥方法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显著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并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可杜绝剧毒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灾害损失、对改善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将产生非常积极的环境效益。
    2010年黑龙江省南部遭遇了罕见的春季低温多雨,面临播期拖后、土壤水分含量高带来了机播困难大的难题,但课题核心区绥化地区肇东市黎明乡多年采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有机肥还田为内容的养地技术,其地块明显比非项目区散墒快、播期提前,使玉米秋季籽粒饱满,含水量较少,玉米亩产一般都超过750公斤,亩增收200多元。长富村农民石亮满脸喜悦地说:“今年我家种了55亩玉米,亩产近800公斤,按每公斤玉米1.5元计算,可收入6.6万元。”仅在这个镇像石亮这样受益于丰粮工程项目区的农户就有3000多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