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技创新 推动区域科技进步 中共福清市委 福清市人民政府
日期: 2009年12月03日 09:42      
【字号:

 (2009年11月27日)

    一、福清市经济与科技工作发展简况
    福清简称“融”,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公元69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市域总面积2430平方公里,其中路域面积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11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475个村(社区),现有户籍人口124.8万。
    近年来,福清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福清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动力支撑。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01.5亿元,工业总产值932.8亿元,财政总收入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4亿元,县域经济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0位,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名列福建前三位。今年1-10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平稳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56亿元,比增6%;财政总收入(含基金)39.72亿元,比增3.3%;工业总产值673.73亿元,比增2.5%。
    我市科技工作自1997年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的光荣称号后,2000-2008年又连续五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2004年被科技部批准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2004年被科技部、人事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科协授予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荣誉称号。2007年,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中期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示范县(市)。2008年,市科技局被省科技厅授予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福清市为全国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2009年7月,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福清市为首批实施省知识产权县工程县(市)。
    二、近年来福清市科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福清市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数字福清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市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校、科研单位及科技型企业调研,及时对科技工作提出建议,促进我市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市里每年都坚持召开四次以上科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工作推进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各部门和镇街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全市上下形成市领导带头,各部门及镇街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强化科技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初书记、市长分别与24个镇街及各经济主管部门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科技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部门和镇街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数、专利申请量、名牌增加数等指标列入各单位的考核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科技政策体系和科学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科技法律法规,促进科技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福清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文件,并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科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专门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原校长魏可镁等14位专家教授为政府顾问,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出台前,广泛听取专家教授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4、出台自主创新激励政策。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福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清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的通知》、《福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清市“十一五”期间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工作意见的通知》和《福清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一套符合福清实际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科技投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1、建立科技投入体系。建立以政府科技拨款为引导,企业生产者为主体,金融外资、民间集资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每年科技投入比例都占市财政支出的1.5%以上,2005至2009年全市科技三项费用分别达716万元、950万元、1105万元、1863万元和2150万元,市政府成立了科技发展基金,资金达500万元。从而带动了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基金,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开发经费占其产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并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壮大。
    2、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动员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开发机构。对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新通过国家级认定且当年缴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当年缴税300-500万元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当年缴税3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新通过省级认定的,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34家国家、省及福州市技术中心和创新型企业。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50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7%,形成了电子、玻璃、新材料、医药、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优惠政策。按照《福州市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确认暂行办法》(榕政办[2008]104号),认真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对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认真落实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前政策,制定转发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出台了《福清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每两年评审一次,最高奖项奖金达到3万元,累计发放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金达40万元。
    4、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全面铺开项目带动计划,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的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至今,全市共有1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项目列入省级计划项目,76个项目列入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本级计划项目达343项,带动项目总投资达7亿多元,新增利税达8亿多元。
    (三)大力开展科技兴市活动
    1、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成果管理。通过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搭建科技对接平台,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005年以来,举办了农产品、水产品、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等4场科技成果推介会,先后邀请了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院校专家到我市推介科技成果600多项,企业与高校共签订了31项校企合作意向书,37项成果合作意向书。同时,广泛深入企业宣传科技成果申报的重要性,组织多家企业申报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奖,2005年至今,全市共有32个项目获得省、福州市科技进步奖。充分利用“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洽谈会”、“9•8投洽会”等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科技项目的引进、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积极通过市科技局网站加强信息发布和交流,征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推介科研院校科技成果,提高了产学研合作的工作功能。
    2、实施专利战略,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与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福清市人民政府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工作方案》,进一步鼓浓了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氛围。2005年至今年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131 件,其中发明专利193 件,仅今年1-9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就达202件(其中发明专利43)。培育了福耀玻璃、捷联电子、亚通科技、福清药业、天马饲料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其中福耀集团被确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我省设立的两个国家级专利工作交流站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家企业列入全国、省以及福州市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09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福清为全国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市)。2009年7月,福建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福清为首批实施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市)。这为福清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装上强劲的助推器。
    3、大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全社会科技意识进一步深化。我市高度重视科普事业发展,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自主创新和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普工程计划纲要》和《科技进步法》,向全社会传播科技知识、科技思想和科学方法。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科普宣传栏等设施进行科普宣传,每年开展一次“科技宣传周”活动,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讲座等活动,促使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重视,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2008年,全市开展科技重点活动59项,举办科技讲座、研讨会21场,科教进社区10场;赠送科普挂图600多幅、宣传资料10000多份、书籍7000多册,赠送蔬菜良种800包,接待科技咨询2000多人次。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和农村科技不断进步
    1、建立健全多层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市里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主要经济部门都建立科技开发推广机构,各镇(街)也都成立相应的站(所),村一级配备兼职的农技员。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业科技推广机构52个,配备人员257名,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2、着力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以实施星火计划项目为载体,大力引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2005年以来,共组织实施200多项农业科技星火计划,引进推广新成果新技术100多项。在科技的推动下,畜牧、水产、果蔬、花卉等生产领域引进了一大批高优品种,高效种养模式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建立起瘦肉型猪、禽蛋、名优水果、蔬菜、花卉盆景等十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全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7.5%。
    3、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一批高优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2005年至今,全市共有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个,福州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福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6家“福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有2家企业被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授予“福建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4、大力组织农业关键技术攻关。2007年,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福清市优质枇杷产业培育及技术示范推广,获得资金支持164万元;组织实施省星火办一县一业项目——罗非鱼健康养殖及深加工和大豆油生产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共获得资金支持200万元。
    (五)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扎实
    1、加大科技管理干部培养力度。举办了由市科协干部以及镇街分管科技副职、科技助理员参加的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班。通过省市专家对科技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的讲解,提高了科技管理干部的理论和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专业培训、联合轮训、科普讲座等形式,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5年至今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多期,受训人数达50000多人次,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2、建立健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新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所担纲的科研项目,在市科技三项费用的安排中优先予以支持。对列入省引进人才目录的高层次急需人才和市属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工作的博士生,对其担纲的科研项目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优先给予支持。极大地激励全市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烈氛围。
    3、加强人才引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每月15日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为企业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固定平台,不定期与大中专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每年从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引进人才近300名,进一步丰富了我市人才资源。同时,积极开展网上招聘业务,依托“福清人事人才网”,及时发布人才供需信息,近千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获得就业机会。2005年以来,专门赴上海、武汉、南昌等地引进高层次人才1500多人,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各类企业及文教、卫生、科技系统对人才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