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县(市)推动山东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日期: 2009年12月03日 10:00      
【字号:

2009年11月27日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根本,以投入为保证,以创新为动力,紧紧 围绕“科教兴鲁、人才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战略目标,按照《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管理办法》和《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全面落实科技兴县、科技富民、科技强县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和科技工作在党委、政府 工作中的地位,大胆创新,强化服务,努力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与支撑作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有力地促进 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着力发挥科学技术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 用,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科技兴县(市)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科技兴县(市)推动山东县域经济位列三甲
    山东省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人口、资源大省,现辖17个市地,140个县、市、区,全省人口约9300万,继河南省之后列全国第二位。2008年全省GDP达到了31072亿元,财政收入1957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6:57.0:33.4,已经迈入了全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省份行列。
    近年来,全省科技兴县(市)工作紧紧围绕“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和“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两项核心工作,稳步推进,较好地形成了一套从工作环境建设到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促进了全省县(市)域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年的实践表明,开展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对于提升县(市)科技进步水平,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大幅度提高了县(市)科技支撑能力,改善了县(市)科技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有效提升了地方科技行政部门的地位和能力,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
    科技兴县(市)工作把科技工作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形成了对科技兴县(市)战略实施情况的评价考核机制,使各级党政领导抓科技进 步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逐渐形成资源整合,优势集成的工作局面。特别是通过“一票否决”制度,把科技进步目标考核与地方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挂 钩,调动了县(市)党政一把手重视和实施科教兴县(市)工作的积极性,我省各县(市)已全面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制定出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的规划,创造了有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
    在历届科技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我省17个设区的市、140个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通过率达到98%;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数量均超过科技部科技兴县(市)专项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的标准,受表彰的先进市、县(市、区)数量亦连续居全国首位。前不久,国家科技部发文认定了第三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我省6个县(市)榜上有名,被认定数量雄居全国榜首。截至目前,我省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已达14家,数量占全国的10%,与江苏省并列居全国第一位。最近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山东省以26个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三。
    二、探索新时期科技兴县(市)新机制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科技兴县(市)工作?我们认为,关键是按照县域科技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建立科技兴县(市)的新机制。我们通过开展实施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科 技示范县(市)创建工作,提高我省各县(市)领导班子、特别是两个党政一把手对抓好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极大的调动他们搞好科技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科 技兴县(市)工作的突破性发展。
    加强科技投入。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各市县区对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科学事业费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有的县市区还达到了3%以上,各级科技经费的拨付到位率也达到了100%。政府用于其他方面的科技经费支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优化县市基层科技管理体系建设。 市、县都普遍建立运行通畅有效的科技领导和管理机构,均建立了纵向、横向的科技管理体系,保证了科技工作的顺利实施。从纵向看,市、县、区和乡镇(街 道)、村庄,建立了配有专职人员的科技管理机构,充分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科技工作的开展;从横向看,市、县、区均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 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县、市各科技行政部门作为具体的执行和协调部门,其作用得以很好 地发挥。在近年来我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大多数市县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得到加强,人员和工作任务得到充实,既推动和加强了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 导,也提高了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的行政效率。
    改善科技管理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对科技投入实行了“一票否决”的办法,使科技投入等指标由软变硬。凡要求参与并开展这项工作的 市、县、区,科技投入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各地方都优先安排科技经费,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配备完善办公条件,为科技兴县(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一些县(市)的科技经费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的增长,从每年几万元增加到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千万元以上,发挥了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此外,大部分 县(市)政府还制定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协调银行与科技企业的关系,推动金融机构向科技企业授信资助等。形成了企业投入为主、金融投入为支撑、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新格局。
    加大科技惠民富民工程建设力度。科技兴县(市)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深入开展。按照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以及科技部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开展实施了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944名,培训农民154万人,发放科普资料148万份,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1362个,进驻村6641个,形成龙头企业329家,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计4414项,试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5%以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也取得扎实成效。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工作部署和要求,去年我们在认真调研、严格筛选和把关的基础上,积极推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有6个县(市、区)获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目前,我省已有17个县市区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获得国家2300多万元财政资金的支持。
    三、“七个一批”带动科技兴县(市)工作再上台阶
    尽管我省的科技兴县(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力度还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研发经费还低于全国平均高水平。为此,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一批”:
    (一)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竞争力的重大科技专项。围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材料、新医药生物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优先安排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名列前茅。
    (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继续抓好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船舶研究院、高性能计算中心、环保产业等创新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新增3—5家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力争1-2家具备条件的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3家高新区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
    (三)培养和吸纳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培育造就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引进科技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一、二层次人员数量达到50名。
    (四)培植一批创新型企业。力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分别新增10家和15家以上,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300家。
    (五)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新兴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组建50家左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
    (六)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培植新能源产业、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船舶产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等十大战略性高新 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确立我省优势产业和主导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
    (七)制定和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根据规定兑现扶持资金,并适当提高支持力度。建立科技政策联动协调机制,通过发改、经 贸、科技、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推动,把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开展科技进步法宣传、科技活动周、科技政策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活 动,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进一步了解科技法规,掌握用好科技政策,激发科技创新热情,提升创新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