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动态新闻 辉煌历程 科技发展政策、规划与创新环境建设 60年发展状况比较 科技成就  
  江苏科技
动态新闻
图片新闻
视频新闻
 
 
 
 
  首页 >> 辉煌历程

    江苏科技事业60年来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前30年是江苏科技体制新建而后又遭到破坏的时期,后30年是江苏科技事业改革与发展时期。依照各个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思想以及侧重点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1978年是江苏科技事业发展的分水岭。
    一、新中国成立后30年
    第一阶段为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规划和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科技工作克服资源条件匮乏和国际环境不利等种种困难,在科技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在艰难中进入初创阶段,逐步建立了科研工作体系和科技工作队伍。
    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阶段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江苏的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和扰乱。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群众克服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坚持科研、生产和工作,仍取得了南京长江大桥等一批科技成果。
    二、改革开放30年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江苏的科学技术事业迅速恢复,并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论证。江苏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为目标,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基础研究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夜突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一)1977年-1984年:拨乱反正,恢复科技系统
    江苏科技系统一方面恢复建设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科研机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建正常科研秩序,壮大科技队伍和扩大科研工作规模;1978年,江苏召开了全省科学大会,通过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部署新时期全省科技工作,重新确立了科学技术在江苏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国和省科学大会后,江苏逐步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构,壮大了江苏科技队伍,扩大了科研工作规模。
    (二)1985年-1995年:全面启动和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1985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正式启动江苏科技体制改革。1988年,小平同志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为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指导,江苏以改革科研经费拨款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技术市场为突破口,放活科研机构,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科技工作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直接进入经济的格局开始形成。
    (三)1995年-2006年: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1995年6月中旬,江苏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科技大会,省委省政府从全局的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工作,进一步确立了“科教兴省”战略主体地位。2000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技术创新大会。会后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江苏掀起了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高潮。
    (四)2006年-现在:科技发展进入大好时期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江苏也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省政府把2006年作为“科技创新促进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全省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创新工作进入重大战略机遇和重要跃升期,全省科技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经济工作方式和更加开放、集成的思路,大力构建产学研合作一大平台,深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等三大创新,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创新成果、创新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江苏科技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