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
日期: 2009年09月28日 08:54      
【字号:

    1、科技成果
    江苏省自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在原来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向前迈进,取得了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对促进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953年,南京无线电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陈永康研究晚稻“三黄三黑”变化的生理特性,发明水稻高产技术。1963年至1965年工业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328项。
 

南京无线电厂1953年生产的第一代全国产化熊猫牌601型电子管收音机,造型精致典雅

    “文革”期间,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开展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江苏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就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如南京长江大桥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苏北大型含油盆地实现了在水网地区找油的物探方法、钻探工艺、油气测试技术等多方面的突破。又如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南京卫星地面接收站,为中国通信广播事业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一步。南京天文仪器厂试制成中国最大的80厘米折反射天文望远镜;南京有线电厂等研制成功第三代的702车载雷达计算机等等。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科技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12全面建成通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75年中国第一套十米通信卫星地面站诞生在南京无线电厂(熊猫集团),

开创了中国卫星通信事业。国务院为此隆重举行祝捷大会


    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间,江苏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6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共506项。1996年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南京浦镇车辆厂等十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东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的我国第一列快速旅客列车“先行号”在沪宁线投入商业运行,最高速度140km/h,获得了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中国铁路4次大提速的主型内燃机车。

 东风11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

    从2000年到2008年,江苏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5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85项,其中一等奖7项。如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获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南京大学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东南大学研究开发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二十年间,全省科学研究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71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964项。2007年,全省各个领域共发表科技论文84581篇,比1995年翻了4番;出版科技著作2633种,是1995年的两倍多;2007年共开展各类科技项目63934项,是1995年的2.26倍。目前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已经达到49%,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一束白色激光经过棱镜后出现的红、绿、蓝三基色光

    2、知识产权
    198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企业专利工作试行办法》,基本形成了专利工作网络体系。新世纪以来,江苏知识产权工作有了长足进展。2002年,在全国较早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省政府制定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2009年1月,《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标志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江苏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示范省。截至目前,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超过40万件,其中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十一五”以来,全省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55%和52%,均超过全国增幅30多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专利申请达12.8万件,跃居全国第一,比改革开放前20年的总和还翻了一番多。全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和试点城市达到14个,试点园区达到5个,位居全国前列。43个县(市、区)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域,30个县(市、区)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域。
    3、农业科技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坚持“科技兴农”方针,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初,全省就组织了37个单位、280多名科技人员开展了江苏省农业区划工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1995年,江苏在苏北5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星火产业开发带——苏北星火带。与此同时,坚持把培育农业新品种作为农业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完成的扬麦158,使长江下游小麦品种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六次大面积更换,促使该麦区产量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累计推广1.1亿亩,增产粮食426.5万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培九”,被誉为中国的“超级稻”。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农村科技工作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建立11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点,培育发展苏北特色支柱产业40个,11个县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启动建设24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农业新品种110个,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达到55.7%。

扬麦158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品质最好的小麦品种之一

    4、民生科技
    江苏是全国率先进行社会发展试验示范工作的地区之一。1985年,江苏省常州市及无锡县华庄镇为全国城镇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2003年,江苏启动实施了旨在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的“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2006年起,启动部署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组织实施了一批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在全省确定节能减排创新示范企业40家。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全省应急组织实施百项太湖治理科技攻关项目。同年,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惠民工程,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安全、健康、环保、富民四大民生领域,重点启动实施了10大民生科技示范工程,10大地方社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10大民生事业领域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4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2家,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5家。全省13个市全部列入国家科技强警示范市。南京市被列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5、产学研合作
    以产学研为主导的区域创新活动蓬勃开展是新时期江苏科技的重要特色。从8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的“星期日工程师”,企业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逐步抢占市场。到“八五”期间,全省3万多项市级以上新产品,60%以上来自于产学研合作,1996年全省大中型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实现的新产品销售额达78.96亿元。1998年以来,省政府陆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工委、科技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签署了科技创新全面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两院两校两部委一集团”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同时,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省政府每两年分别举办面向国内的“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和面向国外的“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为具有全国标志性的产学研活动品牌,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金融危机发生后,广泛组织“校企联盟”,积极指导新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和长效工作机制。先后建立“校企联盟”2900多个,组织14000多名科研人员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还在全省三级科技系统组织1000多名工作人员担任政策辅导员,帮助10000家企业落实各项科技政策。目前,全省共建产学研合作机构280多个,合作载体1800多个。全省企业与省内外30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常年在江苏企业从事产学研合作的科技人员达5万多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