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成果
日期: 2013年01月07日 09:09      
【字号:

    “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等,投入科技经费近20亿元。建立起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为“三横”的“三纵三横”战略研发布局。形成了整车零部件企业协同研发,标准检测平台和应用示范为支撑载体的研发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共安排国拨经费11.6亿元,设置技术开发、公共支撑平台、示范推广、标准战略研究等方面课题,带动企业、地方等资金投入超过60亿元,共有432家单位的1.46万人参与了相关研发工作。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55个,建成产业化基地87个,建立15个国家试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申请专利2011项(发明专利1015项),正式发布标准62项(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32项)。
    我国在2005至2012年期间申请的清洁汽车专利数与德国、韩国持平,均占全球专利数的8%,并列全球第三。(来源:Thomson Reuters数据库德文特国际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 Index)(2005-2012)及清洁技术专利分析报告(Patent Activity Survey in Clean Technology))
    通过科技计划引领,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显著提升,产业化能力大大加强。功率型电池比功率最高达2178瓦/公斤;能量型比能量最高达160瓦时/公斤。动力电池年产能达200亿瓦时。燃料电池系统性能与耐久性稳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电堆模块比功率超过1000瓦/升,实现全系统-10℃、电堆-20℃储存与启动,耐久性超过3000小时。达到千套级批量生产能力。车用电机系统性能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高密度永磁电机功率密度达2.68千瓦/公斤,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4%以上;形成了90-200千瓦客车用和3-90千瓦轿车用电机系列化产品;各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套级以上。
    目前,我国研发水平和国际先进相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及检测体系,商业化示范运行规模国际领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