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常显奇:需求牵引活水来
日期: 2008年03月17日 10:25      
【字号:

常显奇(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阳春三月。湖南长沙。

  “常显奇,院领导让你参加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去领奖。”1978年3月初的一天,长沙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处一位胖胖的老同志兴奋地通知航天技术系教师常显奇。

  原来,常显奇参加研制并已全部装备我军“三北”部队的火箭布雷车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3月18日,1米78的个头、36岁仍显消瘦的常显奇,随参会代表人流从东门步入大会堂。落座后,他环视四周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当邓小平讲到这里时,常显奇心中怦然一动:中国可能要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郭沫若讲到这里,常显奇感觉有种风要刮来。可当时的这种感觉他却对谁也没说。

  常显奇手捧红红大大的获奖证书,看着证书上“七四式火箭布雷车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字样,历经三载的研制场面仿佛就在眼前。

  部队抓总,科研人员研制,工厂生产,1970年,广州军区研制生产火箭布雷车的命令下到国防科技大学,落到常显奇等人的肩上。

  1973年9月18日上午10时许,南口地区的一片开阔地上,成群的坦克从北往南气势汹汹地压了过来。

  “嗵!嗵!”随着轰响,坦克前进方向犹如天女散花,大片大片的布雷弹飘然而下,一下铺了数百米宽,坦克根本没有任何缝隙可以通过。这,彻底改变了过去部队靠人工,用手一个一个地埋反坦克地雷,阻挡坦克进攻的落后状况。

  汇报表演前,叶剑英元帅就详细地听取了关于火箭布雷车的介绍。观看汇报表演时,叶帅把常显奇叫到身边坐下,边听常显奇的讲解,边看汇报表演,叶帅十分兴奋,现场又作了重要讲话。

  1974年初,火箭布雷车定型生产,我军“三北”部队全部列装。课题组荣立集体一等功,常显奇等5人荣立个人二等功。

  说到立功,当时有人建议给常显奇等人立一等功,但也有人说,立一等功的不是烈士也得残废才够格,算了吧。其实,常显奇也差一点儿“够格”:水是导体。在研制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雨天,常显奇正在发射架旁操作,渗入的雨水致使火箭意外点火,雷管爆炸,唿地吹出一股强烈的气体,把常显奇推出十几米,他的右手小拇指被爆炸碎片从连接手掌间的部位斜着切掉,左耳失聪。幸亏抢救及时,小拇指接上了,但30年后的今天,那条黑色接痕仍清晰可见,耳朵至今还在嗡嗡地叫个不停。

  “用需求牵引科研,使用单位抓总,这是一条经验。今天,对部队新装备研制仍有参考价值。现在搞科研,多为研制单位抓总,因此,重研制而轻使用的现象相当严重。”采访中,曾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常显奇,对这样一项武器装备科研成果,为什么能从成果迅速地装备部队,作了这样的总结。

  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回来之后,常显奇先担任系副主任,后调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在此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又牵头完成了“织女-1气象探测火箭”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6部;指导了15个博士生、博士后,现9个毕业、1个出站;指导了26个硕士生,24个已经毕业;在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常显奇撰写的39万多字的《军事航天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军事航天的理论专著。专家们评价说,这部专著总结了世界军事航天发展的经验,揭示了军事航天活动的规律,对空间力量建设及空间作战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和概括,首次构建了军事航天学的理论体系框架,为建立和发展军事航天学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军事理论的一项空白,富有开拓性和创新性。2002年,该书刚出版就被一抢而空;2005年又两次再版,并被国防工业出版社定为金牌著作;现已被列为全国和全军的研究生用书。《军事航天学》也已成为相关院校研究生学位课。

  常显奇撰写的《航天试验指挥学》一书,获全军军事科研成果一等奖。

  如今,66岁的常显奇将军,仍在主持着我国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任务,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申报的9项国防专利,3月13日全部被授予专利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