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全国科学大会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屠海令)
日期: 2008年03月27日 08:29      
【字号:

    三十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有这样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讲到知识分子问题时,他提出:“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这次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上,邓小平同志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两个核心问题。正如后来有诗人写到的:“科学大会的春风吹起了知识分子心灵解放的旗帜。”今天,我们科技界代表欢聚一堂、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更加怀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是他挽救了中国,挽救了社会主义的命运。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一贯重视科学技术。1956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向科学进军”;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后进一步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正是历代领导人对科学技术的关心和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时,这也使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感到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现在,我就加强工程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长期以来,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以资源过度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比重依然较大,资源安全威胁、能源供给紧张、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大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纷纷调整经济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世界制造工业的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各行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向更广的范围、更高的质量方面发展,更加重视资源综合开发,更加重视产业优化升级,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对技术需求的紧迫性日益增加。
    我国工业化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和由大变强的转变时期,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高技术专项工程方兴未艾,需要着力突破一批工程化、产业化关键技术。工程技术创新不但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新形势下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凝聚力量,继续增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由大变强,不仅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支撑,而且对工程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有十余家转制科研院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这些院所在历史上曾经对我国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它们依托行业而建立,具有科研布局广、体量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一贯注重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一贯注重解决行业技术进步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一贯注重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是国家工程技术创新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难以替代的力量。
    由于深厚的历史渊源,转制院所与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已经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互利关系。他们发挥各类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辐射转化了大量科技成果,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改造做出较大贡献。为了进一步发挥转制院所在工程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国家应继续给予良好的政策和条件,扶持院所完善创新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设计任务,发展成为高水平的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加快工程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比如,可设立工程技术创新基金,专项支持工程技术人才承担项目,使其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积极利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专项为抓手,培养和组织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工程化技术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将不辱使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与扩散基地,为走新型化工业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