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4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达到115家。国家高新区建设二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近二十年里,国家高新区的年均增速接近40%,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一直稳定在20%左右。国家高新区在经济新常态的挑战下,快速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真正做到了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真正成为了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家高新区2014年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更为完善。国家高新区积极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创业中国行动”,不断加大资源集聚、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政策完善等方面工作的力度,在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技服务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机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资源的集成整合初见成效,在促进科技创业、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通过建设众创空间、创业社区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全面构建高新技术转移转化通道和产业化平台,科技型企业大量涌现。近年来高新区涌现出来的新型孵化器有效突破物理空间、商事代理等基础服务,依靠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空间,增加了创业者相互交流的机会。目前国家高新区内已经形成了大量容纳创业者、投资者、创业导师的创业社区,实现了聚团效应价值的最大化。在国家高新区真正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
二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形态蓄势待发,开源软件、开放科学、技术众包及各类众筹等新的思维理念、新商业模式和新型产业组织模式的兴起,带动了新的创业模式和创业服务模式的诞生和发展,从而不断衍生出新业态和新经济。国家高新区紧抓时代脉搏,通过不断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研发外包、健康管理等新兴业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等新产业在高新区内蓬勃发展。中关村的下一代互联网、张江的集成电路、东湖的光通讯、深圳的通信设备等产业集群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有了新突破。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把制度创新放在与技术创新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是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最紧密的重要平台。中关村先后开展了“1+6”和“新四条”政策试点,并已着手新的政策的试点试行。其他国家高新区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加大了创新政策出台的步伐。如上海张江新十条、武汉东湖高新区黄金十条、天津市科技创业新十条等创新政策。深圳高新区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以及《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转移条例》,进一步优化了高喜怒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