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扎实推进实施“三三”科技发展战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科技工作在发展转型、“标本兼治、保稳促调”中的作用,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突破460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余项;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5家;引进开发高新技术项目350项,引进共建研发机构25家。
2、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300亿元(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15家。
3、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力争超过1.5%。
4、农业与社会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农村科技服务机构15家,星火示范基地10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镇10个,开发共性农业关键技术30-40项,集成推广节能、生态、环保、卫生等领域先进技术15-20项。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是发挥创新型城市评价的导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做好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正确估计宁波的创新水平,找出优势和不足,加强市县联动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切实增强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合力,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创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是实施“两创”战略,强化服务举措。紧紧围绕“推进实施‘两创’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这一中心,积极推进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客观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对科技工作的新挑战和机遇,加强调研分析,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举措,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克难攻坚,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转型发展和提升发展。研究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扩大科技政策的宣传面。积极协调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带动社会资源向自主创新领域集聚,不断提高创业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推进各种创新载体建设,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大院大所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网上技术(研发)市场、技术转移中心、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运用规划引导、计划倾斜、绩效评估、择优扶持等手段,突出各类创新载体的制度建设,指导、帮助各类载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各类载体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组织形态,广泛吸纳优质科技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推进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鼓励产业基地建设研发设计、创业投资、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是加快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保稳促调”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加大新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政府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优势企业群体。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研究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举措,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独立的科技服务公司,发展科技服务企业,积极引进高端的制造业、高端的服务业,大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各类园区的政策、土地、产业集聚等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能级提升。
五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的培育,优化农业和农村科技资源配置,激活科技要素,发挥农业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六是稳步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和应急平台建设,总结推广农村民居抗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经验,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围绕资源节约、环境与生态治理、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实施社会发展科技促进专项,解决一批制约我市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公平、合理、有效调处专利纠纷,打击专利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强化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要求,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研究建立资源要素向自主创新倾斜的优先保障机制,鼓励专利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
八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能力。加大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吸引海内外高科技领军和拔尖人才来甬创新创业,实现人才开发的快速提升。
九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水平。抓好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工作力度,努力争创市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检查监督机制,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争创新一轮文明机关。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