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08年科技工作总结
日期: 2009年02月09日 13:51      
【字号:

  2008年以来,武汉市科技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科技会议精神,根据市“十一五”科技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抓住特色,稳妥推进”的科技工作方针,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些方面的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734.1亿元、601.7亿元,与上年度同比相比,增幅分别超过25%和26%,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科技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全民创业行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成功组织申报和举办国家“十城千辆”启动仪式。二是积极争取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肯定。三是多次向市领导和省厅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支持。市委、市政府于08年调整充实了市科技工作领导委员会,由市长亲自挂帅,明确定期专题研究全市科技发展的重大事项。市委常委会决定,自09年起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科技工作汇报,并确定在第一季度安排第一次汇报。这是市委市政府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全市科技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科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技工作及科技局工作的影响面。3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奖励暨科技工作会议。为认真做好科技计划工作,6月初,武汉市召开了科技计划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做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武汉市科技重大贡献奖”评审工作,这也是武汉市首次评审最高科技奖项。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科技局于07年底策划启动《武汉科技30年》大型历史文献的编纂工作,并于08年完成编纂,这是全国科技部门中唯一推出的类似文献。08年下半年,科技局会同市委宣传部、长江日报社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武汉十大科技事件”评选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同时还成功组织了“首届武汉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社会反响热烈。
  二、围绕全市工作中心,推动多项重要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抓住十大专项这一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十大专项实施并已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科技局提出了抓十大专项的工作思路,它已经成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已连续实施了四年。四年来,十大专项每年都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专项成为我们抓科技工作的重要路径选择,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武汉市高新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以及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08年底,市本级科技三项费投入十大专项约3.88亿元,引导社会投入科技经费近50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58.65亿元,科技投入和产出均超过了预期目标。十大专项支持企业建立了一批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培养了一批龙头企业,培养了科技人才队伍,拉长了高新技术产业链。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获得了一些启示:即单纯支持企业的项目是不够的,要把项目与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基地的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考虑。基于上述考虑,从2007年开始,武汉市相继启动实施了“106创新行动工程”和市本级三项经费投入超过500万元的“A类项目”,进一步深化实施了十大专项。
  二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第一是抓政策研究。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科技局牵头制订了《关于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34条具体措施,该《实施方案》已于10月12日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第二是抓重大项目支撑。以十大专项为抓手,组织实施一批“好吃好看”的项目,对促进高新产业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作用。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市一些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而高新技术产业指标良好,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策划并启动“两型社会”建设科技行动。围绕如何发挥科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局提出了“建设五个示范工程、打造八条特色产业链、抓好三大创新服务平台”的思路。重点是支持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民生科技。其中,“五个示范工程”是基于两型社会建设中主要体现科技示范作用而提出的,包括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示范工程。08年在十大专项中安排了2000万元支持“节能减排专项”,其中1000万元支持了武汉钢铁集团的6个示范项目,效果较好;“八条产业链”分别是太阳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LED与光伏构件、农村新能源、水污染治理与水设备、RFID(射频识别)、建筑节能等,这是围绕“千亿产业”,从科技自身的角度提出的特色产业链概念;“三大平台”分别是行业性专业化技术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和科技供需对接平台。为切实推进此项工作,我们组织专班研究制订了《两型社会建设科技行动方案》,该《实施方案》已于年底印发实施。在民生科技方面,我局重点加强了市属医院重点专学科建设的支持。
  四是实施全民创业科技行动,在全市全民创业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在市委市政府做出推进全民创业的部署后,我们专门研究“科技部门如何参与全民创业”,认为科技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创业可以全面提升全民创业优势,提高全民创业的品质。基于以上考虑,科技局组织研究并出台了《全民创业科技行动方案》,这也是市直部门中较早针对全民创业制订的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十百千万”。武汉市是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孵化器思路后,又首创“科技创业社区”理念,一经推出即获得全市各区的积极响应,首批已批准建立了13家科技创业社区。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科技型创业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该“路线图计划”统筹考虑企业从萌芽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壮大期等六个成长阶段,由科技部门构建全景式的扶持体系,整合我们现有的“科技攻关”、“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初创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创业引导基金”“百星工程”、“十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计划”等,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科技创业孵育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在专班的推进下进展良好。
  三、按照“重点、特色、示范”的思路,推动形成一批新品牌
  一是创造性地开展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多方面的高度关注。这项工作难度比较大,遇到的困难特别多,在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局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第二,设立了总额1亿元(首期5000万元)的武汉科技创业引导基金,与上海融昌、浙江硅谷天堂建立了两个规模各为1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同时与市内创投机构建立了包括天使基金在内的三个各为5000万元的基金,并在“十城千辆”启动仪式的同时举行了签约仪式。第三,推动武汉科技创新投资公司和武汉科技担保公司形成科技投融资的两个重要平台,一个是借款平台,一个是担保平台,两个公司目前的注册资金都是5000万元,争取尽快增资扩股到1亿元。第四,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合作,开展科技信贷。目前,实际已完成贷款余额为2.8亿元,争取近期再贷款2亿元,09年将按3亿元规模安排。第五,建立市区孵化器共同担保平台,已为青山、武昌、硚口、洪山等区孵化器的中小企业集中打包担保贷款近7000万。第六,加快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步伐。目前,湖北鼎龙、华中数控等企业已报省证监局。第七,全面推进首批全国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工作。
  二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到一些很有分量的国家级科技品牌。近五、六年来,武汉共承担国家级计划项目4164项,累计获得国家科技拨款17.42亿元。在特色产业上,争取到了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光电子、新材料、农业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上,争取到江岸、汉阳2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东湖开发区被科技部列为六个“创世界一流”试点之一;新洲区徐古镇、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江夏区严家村获批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华中数控、武汉邮科院名列首批全国创新型企业试点;长飞、武船、武重先后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获批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三是打造“首台首套”,推进“供需对接”。科技局提出“首台首套”的概念和思路以后,设立专项计划,组织遴选了一批武汉市在全国属于“第一台、第一套”且具有自主产权的科技项目,集中给予支持。目前已经筛选出20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力度均在100万元以上,效果比较好。针对实际工作中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科技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重不足的问题,科技局还提出并专设了2000万元对接专项资金,专门支持供需对接项目。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支持的项目有两个条件:第一,项目必须是工农业和经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问题;第二,技术难题的解决必须由企业和高等院校结合起来完成。下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推进成果产业化。
  四是切实抓好几个特色科技示范工程。抓特色一直是武汉市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一,实施“民企百星工程”,坚持每半年公布一次民营科技企业销售收入“百强排行榜”,还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第二,抓了一批特色科技项目或示范工程。包括:电动汽车营运示范、城市太阳能与LED示范、地热泵、水专项、网络存储、节能材料与建筑一体化、生物柴油、体外培育牛黄等。第三,抓了科技人才培养。在深入实施“晨光计划”的同时,提出“学科带头人计划”思路,重点支持在某个学科排前三位的拔尖人才。这一计划受到高校的高度关注,争取能为武汉再培养出一、两个院士。第四,大力实施区级特色科技工程。近年来,按照“市区联动、一区一特”的思路,支持我市各区实施了一批特色科技项目,包括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专项等。另外,科技局还创造性地开展农户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效果很好。
  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
  通过不断自我加压,积极推进了科技计划改革。科技局在调整投入结构、增加投入产出比、放大科技资金使用效应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武汉科技局在全国科技系统较早建立了“专项计划+基本计划”的科技计划体系,将65%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专项计划,其余35%资金用于支持软科学、成果、人才等基本计划。2008年,我局集中资金支持重大专项,拿出2000万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专项,20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供需对接计划,3000万元用于支持贷款贴息和创业投资,22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积极推动科技计划支持逐步转向以企业为主体,将近70%的资金用于支持企业,30%用于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同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评审,全面完成了电子政务一期建设,统一了局门户网站,完善了“一网三库”(即科技政务网+项目库、专家库、企业库)。按照“外网受理、内网办理”的原则,实现了所有科技计划项目网上受理,并从创新基金项目开始试行了网上评审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