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努力探索和完善深圳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推进全市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
一、自主创新主导战略进一步巩固。
继2007年4月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订《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框架协议》和2007年10月原信产部、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订《共建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市的框架协议》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6月批准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设想,同意深圳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9月23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自主创新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创新主导,着力形成全面创新的整体格局,并把“创新牌”提升到与“改革牌”、“开放牌”同等重要的高度。此次大会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系统规划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是我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深圳市落实国家发改委批复,落实与科技部、工信部和广东省“部省市”三方共建协议的重要载体。
二、自主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6月,《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市人大审议,并于10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经济特区第一部关于科技创新的基本法,进一步把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保障上升到法律层面,将对深圳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全市自主创新大会推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方案》等文件,在科技投入、税收返还优惠、空间土地支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都提出了含金量较高的创新政策,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市自主创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社会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预计达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全市GDP的3.3%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5100亿元,约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9%左右。
二是专利申请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专利申请36249件,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52837件)、北京(435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757件,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28401件)。国外专利申请较快增长,PCT国际专利申请2709件,比上年增长24.8%,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华为公司凭借全年递交1737件申请首次占据榜首,同时也结束了飞利浦连续10年的榜首地位。
三是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落户深圳。科技部已原则同意在深圳建设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依托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深圳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已挂牌成立。
四是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华大基因“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 被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接受,作为封面故事于2008年11月6日发表;该论文的科学发现对基因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华大基因在高交会期间公布了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手工克隆猪等成果,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五是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和新能源民生科技项目开始产生效益。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基地第二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底投产;五洲龙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顺利实施;比亚迪DM双模电动车即将投产;深超光电投资建设的华南地区第一条第五代TFT-LCD面板生产线于2008年12月正式投产,标志着华南地区结束了没有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历史。
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
2008年1-11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8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5%。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年高新技术产值预计为8700亿元,增速预计为15%。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金融危机波及面逐渐扩大、经济下滑成为普遍事实的情况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凭借多年练就的扎实功底,不但稳住了阵脚,而且增速逐月加快、逆势而上;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值得指出的是,全市软件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软件销售收入达到812亿元,同比增长36.7%;软件出口达到51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五、自主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进展顺利。联合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建设深圳市科技资源协作网,促进深港两地科技资源共享。目前入网单位共有480家,其中深圳入网单位207家,香港入网单位273家,共有大型仪器设备610台,能提供技术服务61项。
二是为创业板积极准备企业资源。已有14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基础条件好的科技型企业入选重点培育计划;联合深交所、华南产权交易中心举办两届“企业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发行实务操作高官培训班”,对130多家企业开展 “上市政策解读”、“法律实务”、“ 财务策划”、“上市保荐”等实务操作培训,为深圳企业早日登录创业板做好先期准备。
三是科技中心(科学馆新馆)建设有序推进。与规划局多次沟通后,基本落实新馆的选址;与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多次沟通后,通过新馆项目用地预审;初步完成新馆总体规划方案,并根据市重点项目审批流程,落实了新馆项目的环评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代理单位。
四是技术市场进一步繁荣。与省科技厅共同推动华南中心技术交易功能在省内的推广和应用,并开展建立区域性非公开股权柜台交易市场的可行性探索工作;进一步拓展华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辐射面。完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提高合同认定效率。全年共认定技术交易合同4631份,合同交易额69.2亿元,其中核定交易额64.4亿元,共计免征营业税3.2亿元,各项指标较2007年大幅增长。
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平稳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30多家,其中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国家级创业中心(孵化器)8家。
六、“深港创新圈”建设进一步提速。
《“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签约两年来,通过深港两地的不懈努力,深港科技交流与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深港创新圈”先后纳入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深港两地已成功举行了两次督导会议,建立并完善了双方督导、共同资助、项目管理及联合招商4项工作制度。
双方每年共同投入6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深港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资助。2008年,我局研发资金“深港创新圈”资助计划按联合资助、单方资助、分支机构、资源平台、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活动等六个子项开展,共资助91个项目,其中联合资助18项。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局积极推进的杜邦太阳能光伏电科技项目成功落户深港地区,是“深港创新圈”战略构想提出后,双方共同面向全球、面向跨国企业积极争取的结果,体现了“深港创新圈”的全球竞争力。
“深港创新圈”日益受到海内外瞩目。第十届高交会“深港创新圈”主题展展区面积比上届增加两倍,参展企业及机构45家,展出了RFID、太阳能光伏电等多个项目。展览获得深港各界的普遍好评,汪洋、黄华华等多位省市领导视察展区并留下墨宝。
七、对外科技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一是在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内,重点发展与芬兰、匈牙利和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科技合作。2008年,芬华创新中心、芬兰诺鼎经贸技术合作中心在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设立了办事处;成立“深圳-匈牙利科技合作基金”并已受理5个深圳-匈牙利合作项目;加拿大通讯科技实验室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项目,以及艾伯塔卓越科研圈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的 “千株植物研究计划”进展顺利。
二是富有成效地实践“走出去”战略。2008年,我局顺利完成市政府委托的5项海外国际著名科技展览会的组团参展任务,推动深圳中小科技企业通过随团参展直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了深圳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及竞争力。
三是不断加强院市、校市、企市合作。在第十届高交会上,《中科院与深圳市关于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中山大学与深圳市关于市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签约。两个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华南超级计算中心、创新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等基础科研机构的建设工作,推进我市源头创新实现新突破。
另外,我局积极跟进百度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企业与我市的合作事项,努力促成这些企业将地区运营总部、优势创新资源投放在深圳,促进我市总部经济战略的实施。
八、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面回顾与总结全市科技发展历程。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八周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指示精神,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局开展了以“自主创新在深圳”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具体包括深圳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展、深圳科技创新历程、深圳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画册以及专题电视宣传片等四大活动。
系列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翔实的数字、图片,珍贵的历史资料,回顾了深圳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向世人展示深圳勇立创新潮头、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波澜壮阔而又震撼人心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圳自主创新事业伴随改革开放30年历程,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具有深圳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