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08年科技工作总结
日期:
2009年02月09日 16:24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R0110天然气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组织中科仪等单位申报了IC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0-65纳米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等4个项目有望立项;中低热值燃料R0110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IGCC电站的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立项审核。
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完成了政策区总体规划,为33家企业落实了307万元的市财政补贴资金,开展了产业带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创建活动,重点支持了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东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动漫产业基地等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产业带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的89.6%和90.5%。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装备等领域,攻克了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燃气轮机透平叶片、支线飞机机身复合材料等10余项关键技术。2008年,预计软件、动漫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特种专用数控机床产业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与浙江等地的业务渠道。
创新型企业培育成效显现。投入3080万元资金,支持38家科技领航型企业创建单位的创新活动,预计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700个,实现新产品产值400亿元,占总产值的33%;实现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40%,为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全市新增机床集团、北方交通、化工研究院等3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沈鼓集团、华晨金杯、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等23家单位被确定为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开展了对我市及长春、本溪市制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编制了《沈阳市医药产业2008—2012年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积极配合棋盘山开发区泗水科技小镇建设,重点推进了绿谷生物产业园发展。组织8家重点生物制药企业参加了亚洲生物技术商务对接会,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企业签订了6项生物技术合作协议。
第二,拓展科技服务业新领域
推荐企业进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工作扎实推进。辽宁电能、全密封变压器等4家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我市争取进入新三板试点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北美集团合作的目前我市注册资金最大的投资担保公司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启动了运营准备工作,搭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平台。出台了推进科技保险工作方案,设立了补贴资金,认定了20家试点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成立了沈阳创业投资协会、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沈阳分院,组织投融资机构与盛京、招商、兴业银行签订了投贷联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创业投资体系。
大力推进软件外包业发展。实施了沈阳与日本札幌、韩国大田的政府间合作计划。启动了百名服务外包桥梁工程师培养计划,引进了世界知名软件企业——日本大宇宙公司、韩国SK集团、韩国东洋信息系统公司。东北亚软件开发基地荣获“中国外包第一届优秀产业园区”称号。
第三,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出台了服务县域经济科技行动方案,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集聚。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第四期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的274名学员取得了结业证书,并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第五期培训班345名农民走进大学课堂;围绕各区、县(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需要,组织农村科技讲师团开展科技培训152场,培训农民1.7万人。选派科技特派员160人次,实施科技示范项目135项,为我市农村引进新品种225个、新技术169项,我市的3个特派团、1个特派组、14名特派员受到省表彰;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特派团在新民市、康平县的科技服务,在当地引进良好反响。重点支持了禾丰牧业、东亚种业、沈阳乳业、华美畜禽等7家农业科技领航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这些企业在研发机构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蒲兴禽业的“蒲兴”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协助法库县申报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获得国家、省科技经费378万元。
第四,推动科技对外开放日益活跃
与加拿大密西加沙市、中国旅美科技协会、韩国春川生物产业振兴院、日本留久米生物技术产业园等政府和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在我国设立的第6个农业科技合作中心——中国—加拿大生态农业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市。成立了中俄技术转化联盟,促成了泥炭制品应用等一批对俄合作项目。在我省首批24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重点项目中,我市入选项目8项,我局推荐项目占7项。我们组织实施的团队引进项目的5名专家荣获辽宁友谊奖,6名专家荣获沈阳玫瑰奖。
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等领导出席,美国前总统顾问等40多位主讲嘉宾、27位知名学者,以及156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500多家企业代表参会,规模超过历届。9家企业同风险投资机构签订了合作意向,投资额2.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展会签约零的突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工作进一步加强。新认定新松公司等8家出口创新基地;强化了对出口企业的服务,积极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预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9.5亿美元,在出口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仍实现了26.6%的增速。
第五,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制定了扶持企事业单位专利大户的措施,推进了东北大学等32家重点单位的专利发展示范工作;实施了17个重点专利项目,推进发明专利技术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贯彻落实,完成了20家单位对《沈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会签,近期将报市政府审定下发;开展了《沈阳市专利条例》立法调研,并成为今年市人大正式立法项目。积极构建国家级专利信息、交易、政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培训,评选沈阳市专利奖,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专项专利执法活动,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区县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浑南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铁西区成为辽宁省知识产权试点区。2008年,我局先后荣获“全国专利执法先进集体”、“辽宁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和“辽宁省专利运用及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有4人分获国家、省级荣誉,15家企事业单位成为辽宁省“兴业强企”工程试点示范单位。
第六,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新修订的《沈阳市科技进步条例》通过了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我市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制定下发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研发机构的规范管理。新增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1家。沈阳技术交易所被批准建设我省首家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成功举办了辽宁省暨沈阳市专利周活动。大型仪器设备网新增网员单位4家、新增仪器45台,并在汶川抗震救灾、奥运沈阳赛区安保、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了可视化热加工、数字化装备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培育了沈鼓、沈重、黎明等10个产学研联盟示范企业,百万吨乙烯大型离心压缩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二级泵等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出台了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对全市产学研需求进行调研,组织了专题对接活动,104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9.58亿元,合同金额8.93亿元。
推进了热电企业脱硫技术研究,加快了医药食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实施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控与预报预警、湖泊与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生态市创建科技项目,全面完成了我局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建设两个目标责任状;启动了农贸市场农产品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等民生专项。我市被科技部、公安部授予“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
组织了科技周活动,举办了嫦娥探月工程展等竞赛展览,新增省、市级科普基地各两家,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日益广泛深入。科学宫完成了数字展厅建设,启动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成为全国科技馆12家常委单位之一,荣获2008年“全国科技馆先进单位”称号,科普大篷车和专家报告团活动被评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2008年,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和“优化结构年”部署,服务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呈现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农村和社会事业科技进步不断深化,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环境继续改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40亿元,同比增长25.3%,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申请专利首次突破5000件大关,达到6254件,其中,发明专利2680件,同比分别增长27.5%和17.6%,增幅创近年来最高水平;引进海外团队65个,同比增长30%;科技投融资机构达到56家,投融资额达到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32.3%。在2008年度全省科技奖励评审中,我市160个项目获奖,占总数的4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获得一等奖23项,占全部一等奖的64%,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并包揽了代表原始创新最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全部5项一等奖。我市进入全国创新能力优秀城市行列,成为最具创新动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城市;科技局荣获省科技创新贡献奖。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R0110天然气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组织中科仪等单位申报了IC装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0-65纳米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等4个项目有望立项;中低热值燃料R0110燃气轮机研制及其在IGCC电站的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立项审核。
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完成了政策区总体规划,为33家企业落实了307万元的市财政补贴资金,开展了产业带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园区和产业集群创建活动,重点支持了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东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动漫产业基地等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产业带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市的89.6%和90.5%。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装备等领域,攻克了3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燃气轮机透平叶片、支线飞机机身复合材料等10余项关键技术。2008年,预计软件、动漫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特种专用数控机床产业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与浙江等地的业务渠道。
创新型企业培育成效显现。投入3080万元资金,支持38家科技领航型企业创建单位的创新活动,预计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700个,实现新产品产值400亿元,占总产值的33%;实现工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40%,为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全市新增机床集团、北方交通、化工研究院等3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沈鼓集团、华晨金杯、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等23家单位被确定为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0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得到加强。开展了对我市及长春、本溪市制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编制了《沈阳市医药产业2008—2012年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市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积极配合棋盘山开发区泗水科技小镇建设,重点推进了绿谷生物产业园发展。组织8家重点生物制药企业参加了亚洲生物技术商务对接会,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企业签订了6项生物技术合作协议。
第二,拓展科技服务业新领域
推荐企业进入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工作扎实推进。辽宁电能、全密封变压器等4家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我市争取进入新三板试点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北美集团合作的目前我市注册资金最大的投资担保公司的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启动了运营准备工作,搭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重要平台。出台了推进科技保险工作方案,设立了补贴资金,认定了20家试点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成立了沈阳创业投资协会、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沈阳分院,组织投融资机构与盛京、招商、兴业银行签订了投贷联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创业投资体系。
大力推进软件外包业发展。实施了沈阳与日本札幌、韩国大田的政府间合作计划。启动了百名服务外包桥梁工程师培养计划,引进了世界知名软件企业——日本大宇宙公司、韩国SK集团、韩国东洋信息系统公司。东北亚软件开发基地荣获“中国外包第一届优秀产业园区”称号。
第三,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出台了服务县域经济科技行动方案,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集聚。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养,第四期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的274名学员取得了结业证书,并获得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第五期培训班345名农民走进大学课堂;围绕各区、县(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需要,组织农村科技讲师团开展科技培训152场,培训农民1.7万人。选派科技特派员160人次,实施科技示范项目135项,为我市农村引进新品种225个、新技术169项,我市的3个特派团、1个特派组、14名特派员受到省表彰;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特派团在新民市、康平县的科技服务,在当地引进良好反响。重点支持了禾丰牧业、东亚种业、沈阳乳业、华美畜禽等7家农业科技领航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这些企业在研发机构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蒲兴禽业的“蒲兴”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协助法库县申报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获得国家、省科技经费378万元。
第四,推动科技对外开放日益活跃
与加拿大密西加沙市、中国旅美科技协会、韩国春川生物产业振兴院、日本留久米生物技术产业园等政府和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在我国设立的第6个农业科技合作中心——中国—加拿大生态农业与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市。成立了中俄技术转化联盟,促成了泥炭制品应用等一批对俄合作项目。在我省首批24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重点项目中,我市入选项目8项,我局推荐项目占7项。我们组织实施的团队引进项目的5名专家荣获辽宁友谊奖,6名专家荣获沈阳玫瑰奖。
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等领导出席,美国前总统顾问等40多位主讲嘉宾、27位知名学者,以及156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代表、500多家企业代表参会,规模超过历届。9家企业同风险投资机构签订了合作意向,投资额2.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展会签约零的突破。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工作进一步加强。新认定新松公司等8家出口创新基地;强化了对出口企业的服务,积极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预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9.5亿美元,在出口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仍实现了26.6%的增速。
第五,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制定了扶持企事业单位专利大户的措施,推进了东北大学等32家重点单位的专利发展示范工作;实施了17个重点专利项目,推进发明专利技术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贯彻落实,完成了20家单位对《沈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会签,近期将报市政府审定下发;开展了《沈阳市专利条例》立法调研,并成为今年市人大正式立法项目。积极构建国家级专利信息、交易、政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培训,评选沈阳市专利奖,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专项专利执法活动,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区县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浑南新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铁西区成为辽宁省知识产权试点区。2008年,我局先后荣获“全国专利执法先进集体”、“辽宁省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和“辽宁省专利运用及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有4人分获国家、省级荣誉,15家企事业单位成为辽宁省“兴业强企”工程试点示范单位。
第六,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新修订的《沈阳市科技进步条例》通过了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我市科技工作的纲领性法规,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制定下发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研发机构的规范管理。新增省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1家。沈阳技术交易所被批准建设我省首家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成功举办了辽宁省暨沈阳市专利周活动。大型仪器设备网新增网员单位4家、新增仪器45台,并在汶川抗震救灾、奥运沈阳赛区安保、乳制品三聚氰胺检测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了可视化热加工、数字化装备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培育了沈鼓、沈重、黎明等10个产学研联盟示范企业,百万吨乙烯大型离心压缩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二级泵等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出台了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对全市产学研需求进行调研,组织了专题对接活动,104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9.58亿元,合同金额8.93亿元。
推进了热电企业脱硫技术研究,加快了医药食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实施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控与预报预警、湖泊与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生态市创建科技项目,全面完成了我局与市政府签订的节能减排和生态市建设两个目标责任状;启动了农贸市场农产品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等民生专项。我市被科技部、公安部授予“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
组织了科技周活动,举办了嫦娥探月工程展等竞赛展览,新增省、市级科普基地各两家,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日益广泛深入。科学宫完成了数字展厅建设,启动了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成为全国科技馆12家常委单位之一,荣获2008年“全国科技馆先进单位”称号,科普大篷车和专家报告团活动被评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一等奖。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