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 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日期: 2015年01月10日 15:19      
【字号:

  一、2014年主要工作进展
  中国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并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新形势新挑战,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研究制定“率先行动”计划,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提出 “两步走”战略,在研究所分类改革、调整优化科研布局、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扩大开放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7月7日,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改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率先行动”计划。8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率先行动”计划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抓好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刘延东副总理也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这是对中科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在“率先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中,院层面成立领导小组和分类改革协调小组,制定组织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就有关政策需求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指导和支持。院属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深入思考,改革探索,积极贯彻落实“率先行动”计划。
  二是探索“政策特区”和“试验田”,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和“试点先行、标杆引领”原则,按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4种类型开展分类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四类机构的标准、启动程序与共性政策》,明确规范了基本要求,并在资源配置和人事政策等方面对试点给予个性化支持。目前,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药物、海洋信息技术、先进核能等6个创新研究院开始筹建工作,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脑科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粒子物理前沿等4个卓越创新中心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完成7个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的咨询论证,合肥、上海2个大科学研究中心也启动了筹建工作,特色研究所建设试点工作将在2015年初启动实施。
  三是以“一三五”规划为重点,扎实抓好各类重大科技任务。组织170多位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对18个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诊断评估。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院所两个层面的重大突破进行择优支持和动态调整,进一步凝练了目标,突出了优势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对首批启动的5个A类、2个B类先导专项,组织开展中期检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相关部门、行业、用户代表,对科技目标完成情况和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团队建设等进行检查评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调整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中期检查,不仅推动了先导专项更好实施,也为后续先导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防科技创新任务中,中科院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了骨干作用。新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重大任务。
  四是坚持“三个面向”,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圆满完成“嫦娥五号”再入返回试验的VLBI测轨分系统任务。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实现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被誉为是一项“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将防黑客安全传输距离扩展至创世界纪录的200公里,被评论为“使用量子密钥分发的重要里程碑”和“物理和技术上的重大进展”。研发出可引导子宫壁组织再生的智能生物材料,有4例重度宫腔粘连不孕患者经过子宫内膜修复再生后怀孕,3例婴儿已顺利出生。与科技部联合冀、鲁、津、辽共同实施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推广面积4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1000万亩,2年增产粮食10亿斤以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面向工厂高速自动控制应用的无线网络技术规范WIA-FA,被国际电工组织(IEC)作为公共技术规范予以颁布。首次成功观测到三维狄拉克锥形(Dirac cone)半金属态存在于铋化钠(Na3Bi)中,证实了理论预言,被学术界称为“发现了石墨烯的三维版本”。据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2013年,中科院在全球最有影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居全球科研机构第三位,按“加权分值计数法”,中科院总分在全球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一,化学、物理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居于榜首。2014年,中科院有一批重大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初步统计,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100亿元、利税420亿元。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院士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科改领导小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得到广大院士积极支持。完成《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修订,建立新的院士增选机制,系统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同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其他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总结“百人计划”实施20周年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各类人才项目,提出并实施新“百人计划”。结合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特聘研究员”制度。通过各类人才计划,吸引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在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智库作用有效发挥。承担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交办的多项专题研究、方案论证和第三方评估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采纳。在整合集成院内相关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启动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筹建工作。此外,还建成覆盖全国的若干专项科技服务网络,在5个重点省区集中开展系统化的关键技术集成和产业化推广,成立先进计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成功主办2014年全球研究理事会全体会议等。
  二、2015年重点工作设想
  201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率先行动”计划为统揽,坚持“三个面向”,围绕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系统谋划“十三五”改革创新发展,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带动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认真抓好各项重大科技任务。紧密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组织研究提出重大科技任务和相关政策建议,积极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扎实抓好各类在研科技任务,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立项和建设。深入实施研究所“一三五”规划,抓好先导专项组织实施,积极推进科技服务网络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突出重点,在治理理念、治理结构、科研活动组织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大分类改革力度,探索新的体制机制,为后续改革的深化和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凝练重大关键问题,强化政策配套,落实“一所一策”的个性化、精细化政策支持,提高政策区分度。统筹安排各类政策资源,切实发挥杠杆作用,严格控制数量,保证试点质量。
  三是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坚持目标导向,细化顶层设计,在重要改革举措、重大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确定目标可实现、可测度、可考核的发展指标,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抓住影响和制约实现“四个率先”的关键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根本性的改革举措。加强总体协调和宏观指导,确保院所两级规划的相互衔接。发挥规划作为政策和管理有效工具的作用,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资源配置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强化绩效考核与问责。
  四是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院士制度改革举措,认真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开展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试点,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战略和重大决策咨询研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科教融合,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优化完善资源配置和科研经费管理,扩大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全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