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高新区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7:09      
【字号:

  现将高新区2015年主要工作总结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以“讲学习、绘蓝图、优生态、守纪律、抓落实”为方向,坚定不移地把稳增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4+3”驱动发展战略,集聚正能量,释放精气神,推动中国药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经济发展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2015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4倍;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5倍,居民可支配收入25971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全力推进57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已有53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列入全市重点考核范围的30个项目全部开复工。
  二是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上药集团北方化学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上海绿谷等18户企业开复工;天士力药业等8户企业具备投产条件;国药中心等12个技改扩能项目建成运行;药联制药、恒康制药等20户重点医药企业平均增速超过30%,成为高新区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三是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在高新区注册的6家基金管理公司,有2家正式启动运营,其中本溪药都健康医疗产业基金已向18个项目注资5000万元,有效促进了本溪先进制造加工中心等11个项目签约或即将入驻药都。
  四是大学项目全面投入建设。年底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沈阳药科大学主校区项目开工40万平方米,有26栋建筑建成,14栋建筑正在进行内外装饰,4栋建筑主体施工;中国医科大学本溪校区二期工程实现试运营;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8栋建筑主体封顶;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本溪新校区一期3栋建筑主体封顶。
  五是城市要素配置不断完善。全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项,4项已完成,22项正在加快推进;学府雅居、沈溪新天地等7个房地产项目相继复工;两轮“空间百日会战”的28个重点征收项目已完成25个,有3个项目正在履行依法征收程序。同时,环卫、绿化、设施管护、市容整治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六是投资促进成果持续扩大。新签约各类项目25个,签约合同额80亿元,实现域外资金到位额39亿元,储备在谈项目51个。其中,广发制药收购仙草堂项目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上海新生源引进的霍尼韦尔医疗器械项目正在进行品种报批。
  七是东北振兴政策稳步落实。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功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获批2900万专项资金;去年申请的棚户区改造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总额度为4.03亿元,今年新申请的1.5亿元贷款项目已形成实施方案报省发改委。同时,组织区内企业申报专项建设债券投资项目18个,现已有三家企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三个项目总投资5.82亿元,申请债券额度为1.45亿元;独立工矿棚户区搬迁改造、国家出口中药材及保健品加工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项目稳步推进。
  八是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按照“全员起立、聘用上岗、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的方针和自主择岗、择优选聘、逐级负责、双向选择”的原则,突破身份、职务、级别、学历等限制,组织完成了三级岗位至七级岗位的聘用工作。本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高新区符合报名条件人员230人,已聘用217人。此外,不受身份、职务、级别、学历等限制,在每个产业园增加2名管委会副主任。
  二、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新区将继续坚持以项目为核心,立足区域化、全国化、全球化,全力做好稳增长的各项工作,推动中国药都实现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
  第一,全力抓好服务企业工作,不断扩大医药产业规模。一是依托上海绿谷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国家糖类药物研发中心和预防及治疗老年痴呆药物产业化基地。二是依托华润本溪三药、仙草堂等重点项目,打造中国北方中药配方颗粒和免煎颗粒等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三是依托上海医药、四环恒康、药联制药等重点企业,构建从研发、中试到生产全链条的北方化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四是依托辽宁开普、辽宁迈迪、辽宁海凭医疗等企业,全力打造国家全病种体外诊断试剂和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地。五是综合运用金融、政策、服务等要素抓好经济运行,配合稳增长推进组真正沉下身去,对正常生产企业、生产下降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分类指导。六是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证券投资、股权转让等方式,推进停工企业与区内外优势企业的并购整合工作,盘活现有企业。积极运用土地、财政手段,转移停产停工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引入优质项目。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一是加快推进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科技银行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高新区合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轻资产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依托沈阳药科大学科技园、中科院沈阳分院本溪市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院企、校企对接交流活动,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加快满足企业、产业技术需求,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中科院科研成果在高新区转移转化。四是加强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并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第三,加快驻区高校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高校作用。一是全力促进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本溪校区等在建高校全部实现投入使用,加快建设中国药都大学城。二是依托沈阳药科大学打造东北区域新药创制中心。三是促进盛京医院脐血干细胞库引入药都,帮助盛京医院做好三期养生中心项目规划,并加快与天士力等园区企业合作,引进更多院士及高端人才落户药都。四是支持辽宁中医药大学搭建世界传统疗法中心、中药炮制规范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平台。五是依托市高中、省实验教育优势,引入民间资本建设中小学及幼儿园,形成国际化优质教育示范区;依托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优质职业教育园区,构建“一城、两区”的高端教育格局,打造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全链条教育链。
  第四,加快药都城市建设步伐,全力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一是打造沈本经济产业带,围绕日月岛新兴产业园和上石工业园建设,实现农业、旅游业、地产业的同步发展。二是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完善路网、供暖、燃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将信息通信融入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区管理等城市服务领域,全力打造智慧药都。四是结合区位、交通、环境优势,围绕大学、重点中学在石桥子片区开发教育地产,以张其寨、日月岛片区特色开发养老地产、健康养生地产、旅游地产等。五是积极推进道境体育公园项目建设健身运动主题公园和健康养生地产,打造辽宁唯一、全国领先的体育公园和体育社区。努力推动华录文体中心项目建设集动感卫星影城、旅游户外教育为一体的主题体验馆。
  第五,加快实施开放驱动发展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和投资促进工作力度。一是积极与医药跨国企业中国区总部建立联系,促进国际知名企业落户药都。推动国际化大企业与区内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和收购重组,不断提升区内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紧紧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沪等前沿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分工分片开展投资促进工作。三是通过承办药交会、医药50强论坛等大型会议和参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大型展会,不断加大药都对外宣传力度。四是加大与医药企业家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等专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吸引项目落户药都。五是积极引进津通国际工业园,重点推进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快建设,利用好创新园、创业园、成大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工业地产项目,继续吸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生产企业入驻。六是支持区内企业、高校以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共建项目等方式与国外医药跨国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入新项目落户药都。
  第六,继续坚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东北振兴政策支持。一是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沟通协调,提高专项建设基金申报质量和针对性。抢先抓早、主动对接、超前谋划做好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全力争取报好报多。二是坚持向政策要机遇,用好用活政策,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争取多方支持,组织一批基金投资项目,探索建立基金公司平台。“撬动”社会投资,释放社会资本的活力和动力,服务项目建设。三是继续积极推进高新区歪头山争取列入国家新一轮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工程支持范围。密切跟踪国家政策信息,跟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申报,积极对接药都二期债进展情况,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区试点申报方案等工作。四是围绕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资金支持。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争取各类计划和专项。
  第七,坚决保障民生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一是充分发挥高新区工作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提升干部服务药都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围绕“各级组织强、工作体系优、党员干部硬、保障措施实”的要求,以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基层党组织自转能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广覆盖、兜底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三是充分运用智慧城市平台,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以“健康社区、智慧党建”为特色的个性化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全覆盖,智能化、数字化的便民服务。四是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及时对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多环节防治,减少和消除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五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六是将处理信访问题纳入法治化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模式,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清理信访积案,推进信访工作良性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