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 引领发展转型
日期: 2016年01月11日 07:20      
【字号:

  2015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正确指导下,内蒙古科技厅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强化创新发展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技创新三大工程,为全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现将一些突破性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创新改革顶层设计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围绕"8337"发展思路,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内政发〔2014〕7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内政办发〔2014〕73号),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顶层设计和重点部署,标志着未来一个时期的科技整体谋划基本完成。2013年以来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了稀土、有色金属、现代煤化工、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等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与设计,明确了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

  二是科技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基本就绪。根据中央8号文和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经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方案》对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将成为我区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三是启动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在整合科技计划布局,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和整体部署。在此基础上,创新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储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开始实施,通过广泛征集科技项目并进行实用性和先进性分析,有针对性地建设自治区科技项目储备库,从源头上解决了科技项目和经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建立自治区科技报告制度,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完善保存和开放共享。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推动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及民生、生态领域,组建了38家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覆盖全区12个盟市,承担科技重大专项,解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带动盟市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超过15亿元,为带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示范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及激励措施。设立了内蒙古协同创新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目前基金总规模已达4.8亿元,带动8家新型科技研发机构投入8000万元,基金委托专业化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运行良好,其中投资2300万元入股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在新三板上市。

  三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换,创新服务企业的机制和方式,有力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2015年推动85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历年数量最多。目前,全区累计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7家。

  三、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和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工程

  面向自治区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工程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在农业方面,以开展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农作物商业化育种技术研究与种子产业化为重点,在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燕麦等杂粮作物的育种、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在工业领域,北重集团利用3.6万吨垂直挤压机生产的超超临界厚壁锅炉管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应用。包钢集团开发的高品质、系列化稀土钢产品,一机集团开发的新型反恐防暴车辆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空白。贮氢合金材料工艺技术及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容量磁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117升制冷装置试验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稀宝博为研发出国内首台集成型永磁磁共振影像系统,有望形成年产60台永磁磁共振影像仪器的生产能力。在社会发展方面开展典型区域生态恢复治理,集成防沙治沙技术,突破粉煤灰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高品位稀土清洁冶炼产业示范线,形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与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开发出了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建设了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示范基地等,取得了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推进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工程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贯彻落实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将人才引进培养与平台载体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实施了实施"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2015年,共有4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有39名个人、21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18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入选自治区"百人计划",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总数达到69家,柔性引进院士81名,开展合作项目120余项,经费达12.6亿元。

  二是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个重点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级,实现了我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目前,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分别达88家、105家。在企业中建立了21家自治区企业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区没有中科院分支机构的空白,目前已有多项成果落地转化。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及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若干意见》,为解决大型科研仪器即基础设施共享管理手段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创新载体建设持续深化。积极协调和支持相关盟市开展了"环乌海湖"高新区和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高新区建设。通过积极协调,科技部已基本同意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待相关部委审批后报国务院批准。

  五、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一是专利代办处正式揭牌开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的成立结束了自治区没有专利受理机构的历史。

  二是制定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报自治区政府,近期将正式发布。

  三是推进发展众创空间建设。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认定了自治区第一批众创空间试点31家、众创空间试点(培育)10家,认定"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自治区首家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示范区。依托"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系统"开设众创空间专栏,建立众创空间信息服务共享平台。

  四是加强合作与交流。强化了与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区、中科院、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的合作。中蒙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蒙古国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和中蒙科学技术交流展,双方签署中蒙科技合作项目26项,签约金额6亿多,成为中蒙博览会的一个亮点。在满洲里、赤峰、锡林郭勒成功举办了三个大型展会。

  六、2016年科技工作部署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科技工作要适应和引领全区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实施实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程和关键技术攻关工程,推广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实施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和升级。完善新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打造一支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强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重要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加快众创空间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细化《内蒙古自治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分工方案》,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重点在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落实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四是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完善与发达省市和周边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推进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全力办好赤峰、锡林郭勒、满洲里等各类科技展会,促进科技合作交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强化与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的交流,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