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太行山道路" 推进我省山区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河北省)
日期: 2003年06月02日 00:00      
【字号: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进入 "十五"以来,我省山区开发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不断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去年省政府召开深化"太行山道路"研讨会以后,把强化山区星火计划,推进山区产业化经营作为深化和拓宽"太行山道路"的重点进行了部署,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加大了山区开发工作力度,全省山区开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山区综合开发和治理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全省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2001年,全省山区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

一、全省山区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1、培植出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目前,山区已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为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和主导力量。龙头企业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国内外市场,资金雄厚,加工设备与技术先进,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能力强,在带动山区优势特色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在全省山区已涌现出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35个,年总产值达120亿元,带动山区种养、林果等行业形成40个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涉及农户50万户。

  2、打造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品牌

  山区具有开发优质产品的资源与环境条件。通过技术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在项目上扶植名牌,在政策上导向名牌,在资金上支持名牌,加速了品种结构优良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化、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化。目前,山区品牌化产品开发热潮已经形成,品牌化经营已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各行业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如富岗苹果、满红草莓、隆泉水稻、兆宝牌白桃制品、栗源、紫玉牌板栗食品、一奇牌甘薯粉丝等。

  3、培育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山区生态类型多样,特色资源丰富,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最佳区域。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兴产业,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大力引进名、优、稀、特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如日本甜柿已发展到2万亩,市场前景广阔。二是发展设施高效种养业。京东设施油桃、樱桃已发展到 5000亩,亩均增收达 20000 元。三是利用山区冷凉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错季菜及花卉等产业。围场错季菜生产已到40万亩,年产值达2亿元。四是山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形成热潮。冀东北生态农业观光园已成为北戴河风景区游客观光的好去处。

  4、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山区开发运行机制

  几年来,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山区开发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组织管理形式,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推动与市场牵动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机制,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及市场牵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带动、农民主动、官研学产农配套联动的山区开发新格局。如邢台市、石家庄市实施了以大面积片麻岩开发为主体的山区综合开发治理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许多工矿企业、商贸公司、大户联户等进入山区、开发山区,出现了民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两年来已开发治理片麻岩山场 200多万亩,山区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5、涌现出一批新型投入机制的山区开发典型

  通过建立健全灵活的政策导向机制,吸引了大量山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涌向山区,大大增强了山区开发的活力。临城县电信局干部职工参股筹资成立了临城县绿岭果业股份有限公司,租赁荒山3000亩,进行名优果品开发,现已建成1800亩薄皮核桃基地和1000亩杂果基地,使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变了大样。邢台市在山区先后实施了8项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外资4350多万元,其中世行贷款693.5万元。通过"四荒"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发经营山场面积达70万亩。

6、研发出一批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科技成果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组织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开发出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为推动山区开发,提高开发水平起到了支撑作用。两年来,取得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成果120多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5项,省山区创业奖60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85%。如太行山千万亩片麻岩山地综合开发治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成果1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项,国内领先水平成果5项,为片麻岩山场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虽然我省山区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山区开发的力度与山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要求相比,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很不适应。其中最薄弱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机制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营主体弱,组织化程度低;最直接的表现是产品竞争力差,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十五"后三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开发工作力度,把握机遇,突出重点,营造山区狠抓产业化的氛围,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山区开发工作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新的提高。

二、"十五"后三年我省山区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根据我省《"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十五"后三年我省山区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以培育山区特色、绿色产业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人才、投入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大力推进山区开发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升山区开发的整体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五"末,全省山区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山区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30%,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比重有大幅度增加;

--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 70%;

--山区林木覆盖率提高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万亩。土壤肥力、蓄保水能力有较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增强。

--科技进步对山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山区科技攻关取得国内先进水平成果100项以上,其中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主要农作物良种、果树优良苗木覆盖率达到95%以上,畜禽优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山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三)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总目标,今后三年山区开发重点抓好六个示范工程:

  1、山区生物、信息技术开发示范工程

  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动山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运用生物技术培育适于山区种养的动植物新品种10个。开发组织培养、种苗脱毒快繁、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动物疫苗等技术和产品20项。抓好10个山区科技信息网络体系示范县建设。

  2、山区绿色产品基地示范工程

  我省山区具有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开发绿色、有机产品的潜在优势。要积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建设蔬菜、果品、畜禽产品等绿色生产示范基地50个,提高山区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山区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工程

  加速山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推动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山区粮食、果蔬、肉类等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重点抓好年产值10个超10亿元、20个超5亿元、30个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开发4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4、山区生态养殖示范工程

  以畜禽品种改良、开发无公害饲料与添加剂、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20个牛、羊、猪、鸡、兔等主要畜禽优质安全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山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水平。

  5、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努力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寻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切入点,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不同类型区建设4个景观生态示范区。一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示范区,面积5万亩;二是生态旅游区,面积20万亩;三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面积10万亩;四是蓄节水示范区,面积5万亩。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建立山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抵御旱、涝、雹、沙尘暴等灾害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深化"太行山道路",加速山区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强化落实。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山区开发在建设现代化河北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新形势下做好山区开发工作,一是科学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山区开发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组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各级山区开发的领导体系和管理体系,充实加强山区开发领导组织,做到上下统一,协调一致。三是协调联动。充分发挥省山区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起灵活有效的山区开发协商机制。各有关部门按照山区开发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全面推进山区开发工作。四是严格考核。建立山区开发目标任务责任制,把山区开发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加大对山区开发的资金投入,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配置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的山区开发投入新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建立山区开发专项资金,并逐渐加大山区开发的资金投入。政府的投入是引导性投入,是基础公益性投入,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二是创造条件,用好的机制引导农民、企业和引外资及社会力量向山区开发建设投资。三是引导各有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向山区倾斜。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本系统国家部门的立项支持。对于国家各种渠道的投资和部门支持,按照"资金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使用,重点突破,提高投资效果。四是加强同金融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山区开发有效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加大支持强度。

  3、完善政策,营造环境

  为加速山区开发建设,"十五"后三年我省将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力量开发治理山区。一是首先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对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山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二是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山区开发的奖励制度,提高山区创业奖的奖励力度和规模,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上山治山,参与山区开发建设。三是制定完善山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国外、省外技术、人才、资金开发治理山区。四是落实和完善科技人员上山的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用环境吸引人,用政策激励人,用事业留住人。

  4、强化培训,优化服务

  人才是山区开发的第一资源,我省将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山区开发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山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是建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省、市、县科技人员为主体,联合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强化农科教统筹和产学研结合,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教学科研生产基地。三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大力培育山区科技示范户。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向农民传授科学知识,传递科技和市场信息。四是根据新形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和壮大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民营科技服务组织,增强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以参股、承包、有偿服务等形式参与山区开发,兴办、领办山区开发服务组织和科技型开发企业。

  5、扩大开发,加快发展

  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是加快山区开发的重要途径。我省将进一步打开山门,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山区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大力实施开放兴山战略。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创造有利于开放的软硬环境,全方位引进技术、人才、项目和资金,加快山区开发步伐。二是在认真落实现有开放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更加具体、更加优惠、更加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对内、对外和加强省内合作三个层次上开展工作,提高山区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三是下大力量培养一批熟悉WTO规则、高素质的山区开发管理队伍和企业家群体。四是在加强对外开放的同时,强化对内开放,以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吸引省内外大中城市单位和个人到山区建功创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